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全球速看料

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

——萍鄉人文公園用心厚植特殊群體“后花園”


(相關資料圖)

這里吟唱著生命的贊歌。作為我市城區唯一合法經營性公墓,近年來,萍鄉人文公園秉承以人為本、追求完美、奉獻社會的企業文化,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全力打造人文精神樂土。先后成立了愛心園和“生命之花”紀念園,為社會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遺體器官捐獻者提供免費生態安葬和緬懷服務,用心厚植特殊群體“后花園”。

免費生態安葬讓逝者有歸處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這個慎終追遠的日子里,由市民政局主辦、萍鄉人文公園承辦的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骨灰免費集中生態安葬公益活動舉行。

“此去遙迢霜橋冷山岳,還時迤邐月華寂河川。相逢難袞袞,告別莫匆匆。”在一首《離別賦》的吟誦中,參加儀式的全體人員向逝者三鞠躬,并敬獻鮮花,整個安葬儀式莊嚴而肅穆。生態安葬的對象為孤寡老人、特困人員,以及無法取得聯系且寄存在市殯儀館的無主骨灰。當天,他們的骨灰由萍鄉人文公園的工作人員移至愛心園安葬,樂隊吹奏哀樂送行。

據了解,生態安葬是一種在指定區域不留墳頭不留碑的安葬方式,主要形式有樹葬、花壇葬、草皮葬、骨灰拋灑等,具有節地、環保、惠民的特點。自2009年萍鄉人文公園設立愛心園以來,市民政局、萍鄉人文公園面向全社會公開承諾為社會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免費生態安葬服務,讓“老有所歸”不僅僅是一份承諾,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截至2022年底,萍鄉人文公園免費安葬了258位逝者的骨灰。活動當天,又有75位逝者的骨灰得到免費集中生態安葬。這是我市積極推行殯葬改革、落實惠民殯葬政策、提倡生態節地安葬、關愛社會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我市認真落實惠民殯葬政策,先后推出了“遺體免費火化”“農村公益性墓地建設”“社會孤寡老人骨灰免費安葬”等一系列惠民舉措,充分保障了全市群眾“老有所歸”的需求,也體現了敬老愛老、關心社會弱勢群體的中華傳統美德。與此同時,萍鄉人文公園作為全國殯葬改革示范單位,擔起“為政府分憂、為群眾解困”的社會責任,積極倡導殯葬文明新風,認真落實惠民殯葬政策,確保人民群眾“逝有所安”。

讓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

為紀念和緬懷對醫學教育、醫學研究和人類健康作出貢獻的遺體器官捐獻者,近日,由市紅十字會、萍鄉人文公園主辦,市紅十字生命之花志愿服務隊協辦,以“生命·遇見”為主題的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追思活動在萍鄉人文公園“生命之花”紀念園舉行。

“生命之花”紀念園內,鮮花簇擁、翠柏含肅,紀念碑上鐫刻著每一位捐獻者的名字,他們的人生已經謝幕,又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延續。活動現場莊嚴肅穆,全體人員向遺體器官捐獻者默哀致敬并敬獻鮮花,表達對生命的敬畏、對奉獻的感恩、對逝者的緬懷和追思。活動宣讀了2022年度至今成功捐獻者入園名單,市紅十字生命之花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代表誦讀祭文、分享捐獻者的故事。

為弘揚捐獻者的奉獻精神,推進遺體器官捐獻工作,聚焦社會正能量,引領時代新風尚,2019年,萍鄉人文公園無償出資建設了以“生命與日月同輝,愛心與天地共存”為主題的“生命之花”紀念園,可免費安葬遺體器官捐獻者骨灰,并免費提供緬懷服務。

無償捐獻遺體器官,是一項造福社會、澤及后人的大愛善舉。近年來,我市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為拯救生命、傳播愛心、促進社會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截至目前,遺體器官志愿捐獻線上線下報名人數已突破1萬人,累計成功完成遺體器官捐獻96例。捐獻者們以不凡的善舉,用生命詮釋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為醫學教育事業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