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關注:首屆三陽設計之都大學論壇舉行,專家建言打造“青年友好”城市


(資料圖)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20日訊 3月19日,由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江岸區政府主辦,武漢市自然資源保護利用中心、武漢市規劃編審中心等承辦的“首屆三陽設計之都大學論壇”在三陽設計廣場舉行,來自全國規劃設計院校的師生齊聚一堂,圍繞城市更新話題進行探討。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教授王承慧告訴記者,她心中的“新”是以人為本更新的社區生活圈。從長遠來看,城市更新對于少年兒童的成長十分重要,如何讓在社區成長的少年兒童,能潛移默化收獲到美學?這都是城市社區微更新需要考慮的問題。“更新不應是推倒重建,而是爭取讓每個社區過上有溫度的生活,一定要避免出現衰敗社區孤島、景區孤島和產業園型孤島。”

在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劉代云眼中,武漢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大學之城。“我十年前出差來過武漢,現在的江城跟過去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到哪里都是朝氣蓬勃的感覺。今天在來會場的路上,很多學生向我推薦東湖綠道,在綠道沿線處處可見潮流藝術地標。這就是我眼中面向‘青年友好’的更新。”劉代云解釋道,青年作為城市發展最具生機與活力的力量,是城市更新考量的重點之一,要加大對都市年輕人的需求調查,如以青年公寓至公交站點的通勤空間為切入點,完善提升年輕人喜歡的公眾設施、促進開放空間的優化。“只有站在青年的角度和立場,才能實現城市與青年的雙向奔赴。”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副教授譚文勇則更關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場所和老舊社區的更新。對有歷史遺存的社區最好的保護是再利用。但注意并不是每個社區都適合打造熱點經濟。要針對性植入新業態,更要顧及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當我親眼看到三陽設計之都,把老舊小區蝶變成時尚網紅地時,內心非常震撼,這也正是我作為帶隊老師帶領學生們來武漢的目的,希望他們能從課堂中走向現實,感受更新所帶來的力量。”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我們想借論壇的機會,向所有關心支持武漢城市更新、三陽設計之都建設的大專院校、設計機構、建設企業發出邀約,通過共謀、共策、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方式,以三陽設計之都作為示范和起點,讓城市常更、常新。”(長江日報記者涂為 通訊員余艷薇 孫佳 實習生王寧)

【編輯:鄧臘秀】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