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速訊丨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增進民生福祉|城市更新讓“老居民”樂享“新生活”


(資料圖)

東營日報社/愛東營訊 模最大的回遷安置區——樂安居小區,火紅的燈籠掛起來,璀璨的彩燈亮起來,處處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環顧四周,又能體會到安置房建設的用心與貼心,樓間距大,采光充足,喬灌木等綠植錯落有致,休閑娛樂場地、電瓶車停放處等便民設施更是應有盡有。老人們在樓下曬太陽聊天,孩子們在一旁嬉戲玩耍,樓前的商鋪飄來陣陣香氣,充滿著祥和安寧的幸福生活氣息。

一邊是破敗舊居,一邊是敞亮新居。在回遷居民魏愛華家中,有兩張特殊的照片。舊與新的鮮明對比,透過小小的照片撲面而來?!拔覀冎白≡趶V饒街道十三村,家里都是磚屋、平房,冬天必須生爐子取暖,又臟又危險。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么好的新房子,不僅寬敞明亮,地理位置好、環境美,周邊配套齊全,生活非常方便,我心里特別滿意?!苯衲?9歲的魏愛華高興地說道。

作為廣饒縣單地塊建筑面積最大的回遷安置小區,樂安居共規劃建設住宅樓55棟,安置居民超過2000戶。大中小各種戶型俱全,全面配套水電暖氣等基礎服務設施,滿足群眾宜居生活需求。

“走,一起去逛公園!”吃過早飯,魏愛華便敲開鄰居家門,相約到小區外的西關文化公園“遛彎”。隨著居住環境的改善,“在家門口逛公園”也成為魏愛華的生活新常態。在西關文化公園,灰色仿古的建筑、端莊大氣的牌樓、宛若江南的小橋流水、浪花紋理的步行石板攜著“老西關”風情款款而來,讓魏愛華不禁感慨生活的變遷。“作為‘老西關人’,這里承載著太多的回憶,特別是臨近年節,原來這里可熱鬧了?,F在新建的西關小鎮及配套的公園,環境好設施全有特色,也成為了我們‘老西關人’新的‘打卡地’?!闭f起現在的幸福生活,魏愛華難掩喜悅。

說起“老西關大街”,廣饒人對這條滿是歷史記憶的街路十分熟悉。昔日繁華喧鬧,后來退出歷史舞臺,如今煥然一新再現風采?!拔覀冊诒A衾衔麝P記憶的同時,引進知名品牌入駐,促進老城區商業復興,重現了西關大街往日繁盛的市井盛況。”廣饒西關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安云光介紹道。西關文化公園配套建設工程總投資2.2億元,沿月河西岸規劃建設了集孫子文化、呂劇文化、集市文化于一體,突出傳承、保護、利用功能的主題文化特色步行街——西關小鎮,與月河路水系相呼應,發揮生態調節的作用,改善周邊群眾的居住生活環境,成為了廣饒縣老城區的城市會客廳。

水在城中繞,城在水中興。沿著西關文化公園一側的月河路水系步行,放眼望去,人行步道沿河蜿蜒,河水清澈潔凈,岸邊美景倒映湖中,勾勒出了一幅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景觀?!罢l能想到之前破亂不堪的月河如今變得這么漂亮,尤其是早晨和傍晚來河邊走一走、看一看,感覺就像是在江南水鄉。”魏愛華說道。伴隨著廣饒城區水系生態治理工程的實施,全長約8.8千米的生態水系,不僅將水“留”了下來,讓水“流”了起來,還讓水“美”了起來,滋潤了“老西關人”的幸福新生活。

西關片區是廣饒縣的老城區,占縣城區建成面積的15%。近年來,受客觀條件限制,西關片區在水電暖、道路、綠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無法與其他片區同步提升,與周邊區域的快速建設和配套發展形成較大反差,群眾要求改造的呼聲日益強烈。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廣饒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將西關片區改造作為提升城市品質、補齊城市短板、統籌城鄉發展、增進群眾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按照“兩年拆完、三年回遷、五年全面建成”的總體目標,舉全縣之力啟動西關片區改造,累計征收14個城中村、41個單位房屋面積109.5萬平方米,城市形象明顯提升,開發空間大幅拓展。

堅持拆建并舉、同步推進原則,廣饒縣聘請國內一流的同濟城市規劃研究院設計,高標準規劃文化古街、環城水系、城市綠道及教育衛生機構,聚力將西關老城區打造成為集文化旅游、商業休閑、生態居住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新中心。同時,根據群眾要求,在征收區域最好的地段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了樂安居、怡景苑二期、金暉家園等回遷安置區,確保群眾按時回遷新居。同時,以城市更新引領城市建設,進一步補足城市基礎設施短板,增強城市發展后勁,新建改造樂安大街、月河路等城市道路,建設樂安、月河等便民市場,新增城市綠地43.5萬平方米、綠道12公里、城市公園3處。

(記者 莊洪鑫 通訊員 譚芳)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