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香飄”浙閩5鄉25村 山區留守老人有了“共富賬本”

竇瀚洋 吳曉群 李澤華 吳明標


(相關資料圖)

“收入不要念出來了,財不露富!”12月29日上午,在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江根鄉上杉坑村年終工資發放儀式上,正當村干部公布留守老人“共富能手”收入時,卻被現場村民叫停。

上杉坑村與福建交界距省城杭州455公里,是浙江省最偏遠行政村之一。

近年來,江根鄉引進鄉賢,在上杉坑開發5千多畝高山油茶基地,吸引了浙閩周邊十里八村的留守老人加入合作社。

當天,現場和線上共為浙閩200多名留守老人,發放年終工資和分紅600多萬元,其中最多有10萬元,最少也有2萬余元。

“15號除草一天160元工資。”85歲留守老人周惟福是合作社社員之一,在他的“共富賬本”上,密密麻麻記著每天出工情況。

雖然子女時常勸老人年紀大不要這么拼,可他總是閑不住。

“和老伴一起一邊哼著歌一邊干活動,心情愉悅還能賺錢!”周惟福滿足地說,如果自己再年輕10歲,也能當個“共富能手”。

“只要能干活,都能賺到錢?!被刎撠熑肃嵨┢秸f,基地提供吃住,老人主要工作就是除草、施肥和采摘茶果。

“被關懷對象卻成了‘共富能手’,村里58名留守老人在合作社‘上班’,人均收入都超過3萬元。”村支部書記胡光海說,有些農村老人勤勞閑不住,80多歲還能上山種田。

毗鄰的福建壽寧縣坑底鄉64歲老人陳發,自從60歲被工廠辭退后,就一直“下崗待業”在家。

“這里干活不累,收入還比工廠高?!标惏l說,這里離家近,就業靈活,非常適合老人。

三年來,基地累計發放工資一千多萬元,一棵油茶惠及江根、官塘、大安、坑底、托溪等浙閩邊界5鄉25村留守老人。

近年來,江根鄉借力“雙招雙引”和“鄉賢帶富”兩把金鑰匙,先后引進了油茶和白茶產業,以“共富工坊”帶動老人在“大山里”發展生態產業。今年,僅“兩茶”產業發放工資830多萬元,500余名留守老人受益。

慶元作為浙江省偏遠山區縣,臺地資源豐富,海拔800米以上高山臺地有6萬余畝,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浙閩邊界村。

如何利用這一資源,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換通道,帶動山區留守老人增收,慶元一直在探索和實踐。

“江根‘兩茶’產業,舉水高山西紅柿,嶺頭小尖椒等有效帶動了浙閩留守老人的增收。”慶元縣副縣長李穎表示,今后慶元將在“特”字上做文章,通過引進工商資本和新農人、新鄉賢,發展特色產業,讓更多留守老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2022年,浙閩邊界山區特色產業累計為留守老人發放工資4000余萬元。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