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視點!“醫心”貼“民心” 當好健康“守門人”

貼心的導醫服務、完善的無障礙設施、規范的就醫流程……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舉全系統之力,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與衛生健康重點工作深度融合,堅持創城與業務“兩手抓”“兩促進”,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

“醫心”貼“民心” 當好健康“守門人”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祁 潔 本報通訊員 王文賞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智慧助老志愿活動 (資料片)

市人民醫院開展義診活動 (資料片)

把問題查徹底、把整改落到實處,網格化無縫銜接

門前“五包”是否落實到位?志愿者服務站是否有專人值守?無障礙衛生間、母嬰室是否完備?8月12日,市衛健委在市第三醫院召開創城工作觀摩會,組織各醫院分管領導及科室負責人,對創城實地點位進行觀摩,總結各院區的經驗與不足,推動衛健系統創城工作持續“升溫”。

“加壓再推進、責任再明晰,對8個(4所直屬醫院的8個院區)實地點位進行全方位督導。”市衛健委多次對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進行調度。

醫療機構是展現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為全面做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市衛健委和各直屬醫院層層印發《創城責任清單分解表》,明確各實地點位的創建標準、創建要求、責任科室、責任人、責任領導及打分標準。市衛健委處級干部分包8個實地點位,責任科室牽頭落實業務工作。醫院創建工作落實一把手負總責、院長包聯院區、科室主任負責屬地管理的網格化管理模式。

下發《市衛健委關于做好創城問題整改工作的督辦函》,將問題反饋給醫院一把手,將好的經驗做法推廣到全系統。

對照《滄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地考察工作指導手冊》,結合市文明辦提出的整改意見建議,制定《直屬醫療機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督導清單》,將工作任務再分解、細化為7類40項,要求各院區明確分管領導和單項責任人,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市衛健委創城辦實行周檢查、周通報、月調度制度,對8個實地點位進行拉網式檢查,對薄弱環節死盯死守;建立創城工作群,即時發布新問題好做法,各點位之間取長補短,全面提升創建質量。

抽調精干力量為每個院區配備一名長駐創城督導專員,強化真督實查、深督細查,切實消除誤區盲點,實現新問題當場交辦、舊問題銷號歸零。

市衛健系統上下都緊起來、動起來、干起來,倒排工期,嚴格按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標準,把問題查找徹底、把整改落到實處。

抓日常、抓長期,用好績效考核“指揮棒”

“行政區大門北側地面有煙頭,要立即清理干凈。”“門衛崗亭的電話線亂扯亂拉有礙觀瞻,在墻面打眼固定一下。”每天,市第三醫院創城督導群中,各區域巡查人員都將發現的問題發到群里,相關責任人隨即在下方回復:“收到,馬上落實!”

市第三醫院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全過程、各環節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建立日檢查、周通報、月考核、定期檢查評比制度。每月月底對本月創城工作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嚴格對照考核標準兌現獎懲,考核結果和績效工資發放、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等個人和科室效益直接掛鉤。

市人民醫院建立醫院創建領導小組——醫院創城辦——科室主任三級管理模式,實行月通報、季度獎罰制度,常態化推進創城工作。

為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落到實處,市衛健委將創城工作納入《市直衛生健康系統績效比拼考核方案》范圍,與各類考核評優掛鉤,并列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對在創城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于未按照《滄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地考察工作指導手冊》落實到位的,按照程序問責相關責任人。

同時,用好績效考核“指揮棒”,使得創城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近兩個月,4所醫院、8個院區共新增公益景觀小品14處,更換、新增宣傳展板830塊,補種綠植2000余平方米、7萬余株,添置兩分類、四分類垃圾桶620個,新增、更新機動車停車位4000余個,規范非機動車停車點15處,更換室內外地磚1.2萬余塊,修補粉刷建筑物外立面1萬余平方米,各大院區內外整體環境均有很大提升。

政策在一線宣傳,作風在一線磨煉,用暖心、貼心護佑百姓健康

“同學們,飲食、運動、起居和心態是健康的四大基石,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9月16日,市衛健委組織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藥專家走進市第八中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醫藥課堂。治未病中心主任趙輝從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入手,深入淺出地為學生們講述中醫藥知識。

中醫藥課堂既是中醫藥文化知識的科普宣傳,也是市衛健委“護航青苗·陽光助成長”志愿服務活動之一。為提升學生健康素養,市衛健委按照“黨建引領 護佑健康”志愿服務活動方案,聚焦學生需求,組織各領域專家走進各中小學校,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市衛健系統工作人員充分發揮健康“守門人”作用,不斷豐富服務方式、深化服務內涵,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用暖心、貼心的行動助力創城工作走深走實。

他們爭當社區志愿服務先鋒。多次前往包聯社區清理環境衛生、規范非機動車停放……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幫扶舉措,讓老舊小區環境大變樣。

他們爭當健康教育服務先鋒。在“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走進養老院,為患者家屬和護理人員講解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深入鄉村義診,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便捷的醫療服務。

政策在一線宣傳,作風在一線磨煉。市衛健系統以百姓健康需求為導向,用“一線工作法”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