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消息!數字賦能鄉村“智治”——“人工智能+屋場懇談”農村社區民主協商的衡陽實踐

聶 沛 許 峰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相關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近年來,衡陽市持續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創新推出屋場懇談會、灣村明白人、“三化”(社區治理小區化、小區管理物業化、物業管理法治化)等社會治理模式,“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加速形成。

去年9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8個部委公布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衡陽市入選社區治理特色基地。

開創全過程人民民主“四題”新模式

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圖像識別、超級計算機等現代智能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既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又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為進一步健全基層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衡陽市人民政府與湖南農業大學共建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搭建“人工智能+”農村社區治理的自治、法治、德治應用場景,開展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社會實驗,探索智能社會治理新路徑。

今年6月,該實驗基地主要實驗項目之一——“人工智能+屋場懇談”系列實驗率先開展。該實驗以農村社區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主題,在衡陽市農村基層民主“屋場懇談”首創地——衡南縣三塘鎮大廣村,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支撐,開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社會實驗活動。實驗由湖南農業大學研究團隊、衡陽市政府實驗團隊(衡陽市民政局)、中國聯通公司(衡陽市分公司)技術團隊聯合實施,歷時約5個月。

衡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實驗活動分為民主征集、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評價等5個環節,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支撐,舉辦5次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人工智能+屋場懇談”實驗活動,收集、解決、回應村內干部群眾、留守人員和外出務工人員的問題、難題、議題,打通基層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此次實驗開創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四題’新模式,從‘問題’切入,經過‘議題’篩選和‘難題’轉換,變成能力提升的‘主題’實現,這是黨組織領導下村民‘三治融合’的典型范例,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生動體。”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院長、副書記李燕凌說。

在外務工也能參與村級事務

“村里的產業很多,我覺得應該選一兩個來主抓,形成特色。”“加強技術培訓,發展村集體產業。”……11月14日,大廣村村部熱鬧非凡。30余名黨員代表、村民代表齊聚,舉行了一場“人工智能+民主協商”屋場懇談會。

他們圍繞村集體產業發展、村民小組道路改造、雨水排灌等5個議題,提出建議和訴求。值得注意的是,除在場的村民外,還有近10名黨員代表、村民代表通過視頻的形式,為大廣村的發展獻計獻策。

屋場懇談會是指縣、鄉、村三級干部走進屋場,與群眾同坐一條凳、同喝一壺茶,干群面對面,“零距離”聽意見、講政策,推動政策在群眾家門口宣講、民意在群眾家門口聽取、難題在群眾家門口解決。但以傳統會議形式為主的屋場懇談會,存在村民難以全體同時參與、外出務工人員無法參會等問題。

大廣村黨總支書記劉英國介紹,村里外出務工人口多,占全村人口的五分之一。“以前想要湊齊各家各戶的當家人,召開屋場懇談會商量村級事務,要不就是等過年過節大家都回來的時候再組織,要不就是請在外務工的村民委托他人代會。”劉英國說。

為解決這一問題,“人工智能+屋場懇談”系列實驗通過視頻直播的形式,讓在外務工的村民打破時空限制,實時參與、發表意見建議,提升了村民的參與感、獲得感。還全程錄制會上交流的音頻、視頻等,以便村民回看,激發了外出務工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現在我可以通過直播,親自、實時參與家鄉的會議。就算在外地,也能為家鄉的發展出份力!”在外務工村民陳龍說。

落地見效效率高

11月16日,大廣村村民謝松柏的手機上收到一條通知:請填寫三塘鎮大廣村屋場懇談會電子版調查問卷。“以前會議開完了就開完了。沒想到這次還有調查問卷要填,能對屋場懇談會的民主議事過程進行評價,還能在手機上監督議事成果落地情況。”謝松柏說。

會上協商表決,會后落地見效。“人工智能+屋場懇談”應用系統整合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屋場懇談會全過程的數字化支撐。協商議事的具體情況、通過協商達成的共識、黨委政府審核后的方法措施,將同步顯示至手機APP上,強化事中事后監督,為村民提供監督渠道,倒逼協商成果落地見效。村民還可隨時在手機上查看議題的進展情況,對協商議事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不僅能及時跟蹤,依托“人工智能+屋場懇談”應用系統,屋場懇談會民主協商結果分析的效率也大幅提升。

“比如商量村集體產業發展這一議題時,每個村民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有說發展水果種植的,有說發展養殖的,也有說發展休閑旅游觀光產業的。可最終選定哪一個,就讓我們犯了難。”劉英國介紹,一般采取村民投票、少數服從多數的形式,先確定兩到三個方案,再由村支兩委實地考察,最終確定一個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屋場懇談”應用系統,就能讓這一過程化繁為簡。李燕凌介紹,結合大廣村村情和村民建議,該系統會自動篩選出一兩個合適的方案。再在同一方案下,選出一兩個與大廣村村情相差不大、且已實施該方案的村,進行借鑒、對比,分析方案可行性,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專業化、精細化、現代化水平。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