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鷹潭:創新四種模式 打造“智慧+信用”監管新格局


【資料圖】

今年以來,江西省鷹潭市市場監管局聚焦優化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和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堅持以信用監管為突破口,創新信用歸集、分類、監管、修復四種模式,著力構建“歸集精準、分類清晰、監管高效、修復快捷”的高標準信用體系,重塑監管流程,提升監管效能,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創新“縱向+橫向”模式 推動信用歸集精準

在縱向貫通方面。作為2020年度在深化商事制度領域改革成效顯著、落實事中事后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引起良好社會反響的地方,鷹潭市場監管局主動爭取省局支持,獲準同意“鷹潭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對接江西省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定期獲取并更新鷹潭市市場主體的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數據。在橫向集成方面。主動與市大數據中心溝通協調,申請了12個部門近三年涉81個風險分類指標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數據。通過“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共向“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歸集各類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數據118萬余條。

創新“通用+專業”模式 推動信用分類清晰

在“通用型”信用風險分類方面。深化市場主體“通用型”信用風險分類成果,目前已對全市17.8萬市場主體進行信用風險分類。其中A類(低風險)13.19萬戶、占比73.93%;B類(一般)4.32萬戶、占比24.43%;C類(較高)0.29萬戶、占比1.63%;D類(高風險)0.04萬戶、占比0.01%;并將讓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由平臺延伸到執法終端,具體到社區網格,將社會共治向更高層級和水平推進。

在“專業型”信用風險分類方面。圍繞“專業”的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產品質量等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公共安全領域,實施專業《風險等級分級分類名錄庫》管理。一方面整合“贛溯源”監管平臺信用信息數據,另一方面主動升級“鷹潭智慧市場監管平臺”的專業模塊功能,通過市場主體基礎信息、監督檢查信息、違法違規信息、產品質量信息、投訴舉報信息、輿情監測信息等多維度信用數據,推進專業信用風險監管。對全市4505戶食品經營、3206戶餐飲、254戶食品生產進行了專業信用風險分類,覆蓋率分別達100%、100%、98.86%。全市1950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12169臺(套)在用特種設備全推行風險分類管控。為255戶零售藥店和707戶醫療器械店進行了信用狀況“精準畫像”,全市17戶工許發證企業、40余家銅生產企業也納入了“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專業信用模塊監管。

創新“減負+賦能”模式 推動信用監管高效

在減負方面。推進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機融合,針對突出問題和信用風險開展雙隨機抽查,在制定“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抽查工作計劃時,根據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實施差異化監管,提高監管精準性。對A類企業,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根據實際情況可不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實現“無事不擾”;對B類企業,按常規比例和頻次開展抽查;對C類企業,實行重點關注,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對D類企業,實行嚴格監管,有針對性的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必要時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完成低風險企業“無事不擾”比例達93%以上,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實現了監管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

在賦能方面。結合“金融助企紓困百日攻堅專項行動”,8月從全市17.8萬戶市場主體梳理出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等四大行業8.6萬戶“白名單”,第一時間提供給金融部門,通過局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向8.6萬戶“白名單”推送“助企紓困,穩企強鏈”信息提醒,助推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金融部門發放助企易貸10億以上。同時,在近期全省部署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后,依托“專業”信用風險分類,第一時間就建立了ABCD四級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臺賬和市、縣、鄉、村四層包保干部臺賬,推進包保責任制迅速落實,有力推動食品安全分層分級精準防控、末端發力終端見效。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