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觀天下!如何促進海外人才來川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這場座談會上外國專家出主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月10日,四川省高端外國專家座談會會場,一排排準備好的同聲傳譯設備,彰顯出座談會十足的國際范。

“這里的所有體驗都很棒,比如,學校在科研場地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新西蘭皇家學會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巴赫·庫薩諾夫介紹,僅1年時間,他所在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總數就翻了一番,“可以說,我們現在是中國西部理論計算機科學領域最好的實驗室。”

“四川省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社會發(fā)展前景為外國專家入川工作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也存在一些挑戰(zhàn)。”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周恕弘建議,有關部門、高校以及科研單位可以制定、推行有針對性的科研人才引進配套政策,同時構建外籍專家參與的政企學交流合作平臺及機制,有效整合學術、社會資源。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四川大學教授樸哲范主要從事塑料發(fā)泡加工和納米復合聚合物發(fā)泡領域研究。2011年起,樸哲范在四川大學擔任高端外籍教授。他指出,人才的培養(yǎng)是交流的重中之重,“在人工智能、材料、能源、醫(yī)療等重要領域加強中外人才交流,將中國人才派至外籍專家實驗室,同時邀請外籍專家來到中國高校。”

“我將推動中泰兩國高校在地質學方面的學術合作。”成都大學教授關國興表示,中泰兩國在信息和通信技術、農業(yè)技術、能源技術等方面也大有可為。(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