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訊:引來黃河水 甜了百姓心


(相關資料圖)

本文轉自:固原日報

本報記者 趙 靜 張靈芝 文/圖

8月2日,經過建設者3年艱苦奮斗,固原市乃至自治區重點水利民生工程——固原市黃河水調蓄工程,從施工藍圖到實體建設,全部完工,開始向管道注水試運行。“母親河”黃河之水,經過不間斷揚程,從幾百公里外涌入固原,為土地注入“活水”,為地方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帶來希望。

固原市黃河水調蓄工程是自治區、固原市為解決原州區清水河流域和西吉縣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改善生產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項民生工程,工程總投資3.93億元。2019年5月30日,工程開工建設;2020年10月底,大壩具備蓄水條件;2020年11月5日,工程在新建的黃河調蓄泵站舉行通水儀式;2021年7月14日,大壩填筑到頂。今年1月7日,順利通過下閘蓄水階段驗收;5月,順利完成了水庫的第二階段蓄水任務。截至目前,何家溝調蓄水庫蓄水390萬立方米。

固原市黃河水調蓄工程設計從固海擴灌十二干渠中段南城拐子新建黃河調蓄取水泵站取水,通過何家溝調蓄水庫,利用固海擴灌灌溉低峰期蓄水,灌溉高峰期向原州區的黃鐸堡、三營、頭營、彭堡、中河5個鄉鎮的灌區供水。經過何家溝水庫多次調蓄,年可向原州區和西吉縣新增黃河水近4800萬立方米,可穩定解決原州區清水河流域近27萬畝川臺地的高效灌溉用水問題,也可作為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的應急備用水源,使黃河水與涇河水并網利用,徹底解決固原市城鄉安全飲水問題。

何家溝調蓄水庫總庫容997萬立方米,水庫壩體高64米。填筑過程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工期緊,地質結構最復雜,在壩基開挖過程中發現了古河槽,經過近半年的基礎開挖、邀請國內知名地質專家進行技術論證,才將壩基地質結構研究清楚,從基礎上確保了大壩基礎的穩定性。固原市黃河水調蓄工程創造寧夏揚程紀錄,新建的南城拐子揚水泵站凈揚程為173米,為一級揚水,安裝4臺機組,流量每秒1立方米,正常運行時為“三用一備”,利用固海擴灌空閑期向何家溝水庫蓄水,用水高峰期時向灌區輸水。

“母親河”水到固原,撐起農家人增收的希望。早在20世紀90年代,寧夏揚黃灌溉“一號工程”固海擴灌揚水工程,將黃河水高揚遠送到寧夏中南部山區,解決中南部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增加灌區供水能力。

原州區作為固原市受益黃河水灌溉最早的縣區,該區的揚黃灌區屬固海擴灌末級灌區,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近90%的面積在銀平公路與西大路之間,覆蓋3個鄉鎮26個村,控制面積17萬畝。2001年開工建設到2014年,13年配套改造灌溉面積13.8萬畝。得益于黃河水滋潤,旱地搖身一變成了承載群眾增收的良田沃土,成片的瓜果蔬菜、玉米大豆農田修建而成,滴灌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配套使用,托起當地群眾致富夢想。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