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信息:治堵 從來都是系統工程

本文轉自:株洲日報

東南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城市治堵持續進行中。日前,本報報道,去年至今,中心城區6條干線23個路口調整了信號燈,31個路口可提前實現左轉掉頭。

堵車與治堵,是一場動態博弈,是典型的發展帶來的問題。特殊與重要之處在于,它覆蓋面及“殺傷力”太廣——幾乎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某種程度上,它是一座城市幸福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標準。

慶幸的是,過去幾年,株洲治堵的苦功是有目共睹的。交通暢通三年行動、交通“治提增”行動計劃,湘江六橋、新華橋、龍洲路北環路等大型道路橋梁先后通車,南湖塘巷、華龍路、翠竹路等200多條小街小巷改頭換面。城市血液循環愈發通暢。

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堵與治,是一場動態博弈,幾乎沒有完成時。梳理株洲治堵經驗與當前依舊存在的問題,我們不難發現,治堵,是一項系統工程,幾乎需要全社會參與。

規劃要講科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適當超前、科學研判分析做出的城市規劃,是解決治堵的前提。既要堅持城市空間格局一張藍圖插到底的基本原則,也要根據發展情況不斷完善修復城市功能。

建設竣工全流程要講原則。一條路從無到有,流程多周期長。建設、驗收、移交任一環節出紕漏,都會造成巨大影響。

公交要持續優先發展。公交優先是緩解交通擁堵、轉變城市交通發展方式的必經之路。優化公交站點,提升公交效率,讓人們出行有更多選擇。提升服務自然不在話下。

建設要精明投入。城市建設由高速向高質轉變,“修大路,大修路”已無可能。如何聚焦急難愁盼堵點,創新思維,小投入高產出,將成為今后的主要趨勢。

智慧基礎設施不能缺位。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少城市在治堵領域已有實踐與探索,株洲如果要借鑒,就不得不在智慧基礎設施上下功夫。

市民素質要提升。禮讓斑馬線、不隨意停車……城市交通高效運轉,既離不開管理者的不斷努力,更離不開市民群眾的積極配合。

治堵仍需久久為功,讓我們一起努力,讓這座城市更幸福、更有動力。

關鍵詞: 系統工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