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視訊!全家出力 帶領村集體創建“全國文明村”


(資料圖片)

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訊(記者譚德磊 通訊員劉慧 葉志旺)在新洲區汪集街道陶咀村,有這樣一個平凡而溫暖的家庭:“武漢市文明家庭”余建平家庭。2011年,余建平將一手創辦的年營業收入上百萬元的公司轉交給妻子周菊桂管理,毅然回到家鄉,接下村老支書的“接力棒”,擔任陶咀村黨支部書記,穩扎穩打一干就是11年。

在余建平的帶領下,經過多年的奮斗,全村集體收入從當初3萬多元增長到近100萬元,是原來的30多倍,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資產達2000萬元。如今的陶咀村,美麗鄉村藍圖變現實圖景,村灣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文明和諧蔚然成風,榮獲“全國文明村”。

7月27日,盛夏的陶咀村恬靜祥和,青瓦白墻的特色民居錯落有致,村民們在休閑廣場上、樹蔭下乘涼。眼下,村里800多畝瓜蔞科技生態園的“伏瓜”到了掛果期。“我們正在給瓜蔞施肥,這批瓜下半年預計可產瓜蔞16萬多斤,為村集體帶來300余萬元的營業收入。”余建平掰著指頭給長江日報記者算起了賬,滿是憧憬。

目前,余建平手頭還有一個重要任務:組織陶咀村與臨近的山村村、綠灣村和王龍村推進中心村村灣集并。“預計今年10月份規劃設計落地實施,這個項目將讓680多戶村民受益。”他介紹,目前已成功引進兩家企業,建設現代農業生態產業園,發展賞花觀光產業,打造智慧農業。

自2011年至今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余建平全身心投入到村集體建設和發展,興建老年人照料中心,興修水渠道路,修建小游園和百姓大舞臺,拆除舊豬圈和旱廁,建起設施齊全的公廁,創辦隆盛興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500余畝,種植林果花卉,開辟瓜蔞基地和精養魚池,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村民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腦袋。”這幾年,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得有聲有色。余建平帶領村民修繕了具有歷史傳承的大禮堂,成為村民開展文化活動、操辦紅白宴席、集中議事的地方。村民自發成立民間業余劇團,傳播紅色文化。在每個月的文明實踐日,村大禮堂就組織開展文明銀行積分兌換活動。“村民們的每一個文明行為都被賦予一定的文明銀行積分,以此激勵他們不斷提升文明素養。”余建平說。

多年來,余建平扎根村里謀發展,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是和諧溫暖的家庭。80歲的老父親余炳生在村里當起了銀發志愿者,義務看護瓜蔞種植基地,協助村大禮堂日常管理,組織開展唱戲等文化活動,樂此不疲,任勞任怨。妻子周菊桂當好“賢內助”,每年春節,她都準備好年貨、紅包,隨丈夫到村里為貧困家庭和留守老人送溫暖、獻愛心。

兒子余浩去年結婚,周菊桂與丈夫商量著“低調、不張揚、溫馨、靜悄悄”為孩子舉行簡單婚禮。“這樣做會讓兒子兒媳養成喜事新辦、勤儉持家的習慣。”她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