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河源日報
□本報記者 鄒茹玉 通訊員 程子躒
前兩天在課堂上新學了一道菜“牛仔骨”的制作,至今仍讓李鑫海回味無窮。依照老師教授的方法,他認真地將材料切成合適大小,掌握火候下進行烹制、最后擺出形狀……一系列工序下來,美味的菜肴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讓大家贊嘆不已。
李鑫海是河源技師學院烹飪專業高級班學生,曾獲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暨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第三名,他和同學們的實訓教室就是落戶校內的廣東省粵菜師傅培訓基地。河源將“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建設作為推進“粵菜師傅”工程的一大舉措,依托院校,深入鄉村,多形式培養、挖掘烹飪技能人才,打造“食在河源”品牌。
培訓基地硬件完善
實操課實現占比70%
河源技師學院“粵菜師傅”培訓基地,是我市4個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之一。走進基地大廳,整潔敞亮,刀工實訓室、4D廚房實訓室、菜品制作示范室等功能場室分列兩旁,烹飪實操所需的設施設備一應俱全,新鮮食材品種豐富。
“自從建成了這個培訓基地,學院的烹飪專業實操課課程比重占70%左右,比一般技工類專業都高。”該校教務科科長鄒坤新介紹,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實訓場所961平方米,設有中式烹飪功能室3個、熱菜實訓一體化教室1個、熱菜示范教室1個、刀工訓練室1個、粵菜師傅之客家菜研發室1個、省級技術能手培養站1個、面點實訓室1個、工位數240個,實現了一體化教學。
下轉2版上接1版
在培訓基地一層,廣東省“粵菜師傅”朱偉銘大師工作室設立于此。據了解,該基地聘請“中國廚王”阮仲孟、河源首屆“十大名廚”和企業的知名烹飪大師為客座教授,定期進校園進行實操教學。
構建客家菜理論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客家菜是粵菜的三大地方風味流派之一,河源客家菜作為客家菜“東江流派”的重要一員,在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久負盛名。在省教研室指導下,由河源技師學院牽頭編寫的客家菜師傅工程培訓教材《粵菜師傅風味系列——客家風味菜烹調工藝》和《粵菜師傅風味系列——客家風味點心(小吃)制作工藝》,于2019年8月出版,現已廣泛使用于相關專業課程中。
該校張海鋒、梁秋生、謝志海等人參與了該書的編纂工作。“該叢書的出版,改寫了河源客家菜50年未更新培訓教材的歷史。”烹飪專業教師謝志海認為,這兩本教材為客家地區烹飪專業提供了標準化的教學資源,也為河源“粵菜師傅”工作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理論支撐。
“粵菜師傅”培訓基地所承擔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養,包括全日制學生和社會培訓兩大類。據統計,自“粵菜師傅”工程啟動以來,該學院培養了專業人才1000多人,培訓村民820多人次,其他社會培訓近2000人次,研發了“客家佛跳墻”“菊花雙味魚”等10余個新菜品,發掘了“特色客家菜傳承人”18名。
“鄉土”美食走出農村
河源粵菜師傅融入大灣區
“粵菜師傅”是我省促就業、保民生的三項工程之一,也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據了解,我市積極構建“粵菜師傅+鄉村振興”體系,依托“粵菜師傅”培訓基地,面向農村客家菜師傅開展培訓,打造技能致富品牌。自實施“粵菜師傅”工程以來,河源累計培訓“粵菜師傅”超過2.8萬人次,獲證超過2.3萬人,發放培訓補貼1221.03萬元,帶動就業創業5萬人次。
近年來,市人社局聯合河源技師學院,面向河源部分鄉鎮開展了“一村一品”送教下鄉活動。活動不僅將精湛的烹飪技藝帶到現場,同時為各地挖掘出客家特色菜,挖掘所在村特色食材,傳承創新客家菜特色菜品。這些帶著“鄉土氣”的特色美食和粵菜師傅得以走出河源,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據了解,位于市區大同路的“深河粵菜師傅一條街”即將建成,這是我市構建“粵菜師傅+綜合服務平臺”體系,打造多元發展品牌的一大手筆。該街區擬打造成集餐飲企業和人員管理、培訓監管、誠信體系建設、精準推送就業為一體的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成后預計每年可自銷本地農產品5000萬元以上,帶動旅游消費1.2億元以上,培訓“粵菜師傅”3000人以上,帶動就業創業6000人以上。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培養青年烹飪人才 打造“食在河源”品牌2022-04-22
- 依法整治各種詐老亂象2022-04-22
- 城市更新提質 顏值日新月異2022-04-22
- 環保是愛這座城市的方式 讓我們一起 “0瓶”行動2022-04-22
- 建設六大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示范片區2022-04-22
- 工資發放有“保證”2022-04-22
- 潘岱街道打響安全生產百日攻堅戰2022-04-22
- 高坪區嘗試片區精細治理模式2022-04-22
- 四所北京高校雄安校區擬年底開建2022-04-22
- 贛州海關推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28條措施2022-04-22
- 4月27日至29日 請您為鄉村振興公益項目獻愛心2022-04-22
- 書記立回復,部門即刻辦!坪山政協提案建議辦理跑出“加速度”2022-04-21
- 【H5】神舟十三號五大看點2022-04-21
- 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落到實處!廣西在2168處重大地災隱患點安裝自動監測預警設備2022-04-21
- 大同兩大火車站恢復北京地區車票發售2022-04-21
- 關懷不“打烊”,寶山為老助餐的盒飯熱乎乎地在馬路上“奔跑”2022-04-21
- 軌道公用廣角:余杭區試行共享單車“最后一百米”2022-04-21
- 邵陽市關于疫情期間社保經辦服務有關事項的公告2022-04-21
- 株洲發布首份推動電能替代政府指導性文件 ?推廣“全電廚房”,開啟“無煙”時代2022-04-21
- 成都開展消防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2022-04-21
- 青年才俊,山東人才政策大禮包請查收2022-04-21
- 危險!大風天,高架橋隔音板從天而降!幸好……2022-04-21
- 廣匯鳳凰城安全管理有經驗 連續5年當“標兵”2022-04-21
- 【甘快看】鑄魂強基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電投”——甘肅電投集團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紀實2022-04-21
- 省委書記易煉紅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辦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2022-04-21
- 加快推動博士后工作創新發展 四川出臺“博士后九條”2022-04-21
- 濟南“交鑰匙”服務100%覆蓋,車輛平均檢測時間減少30%2022-04-21
- 保康系統性推進應急體系建設2022-04-21
- 飛“閱”張垣 品味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璀璨文化2022-04-21
- 背后溝大橋進入上部結構施工 將打通甘肅三地通往咸陽快速通道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