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簍茶”身價倍增 秭歸九畹絲綿茶助力6000農戶增收

本文轉自:湖北日報

4月13日,秭歸縣九畹溪鎮峽口村,春雨初霽,5700畝老茶樹翻新綠,茶農們忙碌的身影點綴茶壟。彎腰輕輕捻斷幾片嫩芽,銀絲萬縷,葉斷絲連。“這是絲綿茶,中間的銀絲是鮮葉富含氨基酸的表現。”秭歸縣九畹絲綿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龔萬祥說。

秭歸縣九畹溪鎮峽口村,是九畹絲綿茶的發源地和主產區。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成就了九畹絲綿茶“色澤翠綠油潤,香氣高而持久”天然優異的內在品質,明清時期曾作為皇家貢茶而被賜“登仕郎”。

但因為缺乏統一的標準,茶葉良莠不齊,茶樹拋荒,品質日益下降,全國各類名茶如雨后春筍般涌出,絲綿茶在市場競爭中逐漸敗下陣來,趨于沒落。

原來的“登仕郎”卻賣不出價,見證村民背茶5公里到集鎮叫賣,卻只能換一頓口糧,深深刺痛了龔萬祥。2003年,龔萬祥向銀行貸款辦起茶場,成立秭歸縣九畹絲綿茶業有限公司,注冊“九畹絲綿茶”商標,決心重拾昔日“登仕郎”風采。

為保障茶葉品質,從種植開始統一標準,實行生態種植,管理、采摘、標準化加工,并作為制度規范,讓茶葉鮮嫩優質。

在鮮葉收購現場,茶農承裝剛采摘的鮮葉的是統一發放的布袋。“茶葉最終是要入口的東西,不用塑料袋或化肥口袋,為的是每一過程都保障茶葉品質。”良心做茶,是龔萬祥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標準化的生產,讓絲綿茶品質趨于穩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前來嘗鮮。去年,公司生產干茶400噸,實現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秭歸也榮獲“中國絲綿茶之鄉”榮譽稱號。

20年來,九畹絲綿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湖北省著名商標、宜昌市消費者喜愛的十大魅力品牌等20多項榮譽,身價倍增,一個換零用錢的“背簍茶”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特色支柱產業。

名聲打響后,龔萬祥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采取“配股到戶、按股分紅”的形式讓股權入股農業合作社。今年1月19日2021年度分紅大會上,298戶社員參與分紅,其中脫貧戶185戶,分紅總金額近14萬元。

龔萬祥說,無論茶葉市場行情好壞,公司和合作社首先確保茶農的利益不受損失,始終堅持鮮葉收購價格比其他地方高出20%,周邊11個村3000多戶從中直接受益,茶農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20年,公司配套投入1000多萬元,對九畹溪鎮5個村的3000多畝茶田進行改造。目前,峽口村茶葉種植面積達到5700畝,絲綿茶已成為當地80%的村民主要經濟來源,全鎮從事茶葉種植加工的村民近6000人,產茶制茶已成為全鎮1/4勞動人口的增收選擇。

關鍵詞: 身價倍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