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擬增加13處歷史建筑,均為工業遺產

本文轉自:新快報

新快報訊 廣州將增加 13 處歷史建筑,包括廣州紡織機械廠舊址。3 月 21 日,《廣州市第七批歷史建筑推薦名單》經廣州市文物管理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 2022 年第一次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

據了解,1 月 21 日至 2 月 19 日期間,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向社會公開征求關于《廣州市第七批歷史建筑(工業遺產類)增補推薦名單》的意見。期間通過網上反饋意見的方式共收到有效意見 2 條。其一為"廣州紡織機械廠舊址具有比較高的歷史價值,支持列入第七批歷史建筑,建議核對上位控規,避免和控規有沖突,以及加強后期保護利用的管理工作。"

據悉,該批推薦名單在前六批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全部為工廠、倉庫等工業建筑,包含廣鋼鐵路專用線花地河大橋、珠江電影制片廠行政樓舊址、大干圍倉庫舊址等 13 處歷史建筑,后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根據《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組織相關區政府開展歷史建筑掛牌、確定保護責任人、編制保護規劃、三維掃描和測繪制圖等相關工作。第七批歷史建筑公布后,廣州市歷史建筑總數將達 828 處。

記者梳理發現,第七批歷史建筑推薦名單大部分以建筑群的方式成組推薦,能夠比較完整地反映工業遺產的生產、運輸、工藝及工人生活區的整體風貌。

▲廣州紡織機械廠舊址

以海珠區新港中路的廣州紡織機械廠舊址為例,這里含裝配車間、木模車間等 6 個建(構)筑物,核心價值要素是建筑立面和主體結構。該建筑建于 1950-1970 年,均為核心工藝車間,連續成片,集中展示紡織機械工業特點和廣州紡織機械廠的發展歷程。2009 年廣州紡織集團將其活化利用為多功能混合的 TIT 創意園區,引入微信總部等知名高新企業。2020 年園區年產值超 210 億元,創造稅收 18 億元、就業崗位 4000 個,是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和創新發展的優秀案例。

▲城安圍船廠舊址

海珠區南洲街的城安圍船廠舊址,其核心價值要素是建筑立面、主體結構、下水滑道和鋼軌。船廠舊址現存的 4 座主要車間和下水滑道組群完整,體現了船舶修造廠的整體風貌。現活化利用為海尚明珠創意園。

▲珠江電影制片廠行政樓舊址

在行業類型上,這些歷史建筑涉及船舶制造業、制糖業、電影制作業、交通運輸倉儲業等多個特色行業。例如海珠區赤崗街的珠江電影制片廠行政樓舊址,該建筑核心價值要素是建筑立面、審片間吸聲隔音構造及屋頂散熱排煙口。珠江電影制片廠始建于 1950 年代,是華南歷史最早、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綜合性電影制片企業。行政樓曾用于電影創作、審片,其中的審片室放映間仍然完整保留了吸聲、隔音和散熱排煙構造,具有建筑聲學等科技價值。

采寫:新快報記者 陳慕媛

關鍵詞: 歷史建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