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港碼頭號子出發,開啟非遺之旅

本文轉自:周到客戶端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非遺項目——上海港碼頭號子。

“那一個人來的靠上來吧,

嗨,呀里啰呵。

兄弟們哎,好兄弟哎,

大家都來加把勁哎”

……

這是來自遠東的吶喊,

讓我們從國家級非遺

“上海港碼頭號子”出發,

開啟一場全新的非遺之旅。

01

什么是上海港碼頭號子?

上海港碼頭號子是上海市的傳統民歌,是黃浦江畔碼頭工人在集體勞動中喊唱的一種勞動歌謠。一般由一人領唱,眾人應和,它的節奏與勞動節奏相契合,號子指揮大家統一步伐、協調動作。由于號子演唱者都是男性,因此音域寬廣嘹亮,盡顯陽剛之美。

它承載了勞動者頑強的生命力,也記錄了上海開埠到20世紀60年代一百多年間碼頭工人的生存狀態,具有特殊的歷史研究價值,同時也為傳統民間音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隨著時代的變遷,碼頭號子已淡出上海的城市生活,越來越不為人所知。在此情勢下,亟需對別具特點的上海港碼頭號子進行搶救保護。2007年原楊浦區文化局申報“上海港碼頭號子”入選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定海路街道成為“上海港碼頭號子”保護單位;2008年“上海港碼頭號子”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認定定海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楊浦區第三批非遺傳承基地。

02

我們的非遺傳承人

賈志虎

第二代傳承人賈志虎從小跟隨父親賈天才(第一代傳承人群之一)來到上海,于1956年進入上海港務局楊站碼頭(后改上港十區)從事碼頭裝卸、搬運工作。退休后,他積極參與非遺交流等活動,持續開展傳承工作,其喊唱的上海港碼頭號子被入編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號子曲目名錄。2018年,他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吳長富

第二代傳承人吳長富于1956年進入上海港務局擔任裝卸工人,直到1992年退休。退休后,他以社區文化中心為基地,開展傳承活動,推廣喊唱多種風格的原聲態上海港碼頭號子,如蘇北幫、湖北幫號子。2015年,他被認定為楊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三代傳承

2021年傳承弟子張旻杰以傳統拜師方式完成了拜師儀式,正式成為了賈志虎老師的徒弟。大學學習美聲專業的張旻杰,在社區巡演中對碼頭號子產生濃厚興趣,決定師從非遺傳承人賈志虎,學習碼頭號子。

03

非遺傳承進行時

為更好傳承“上海港碼頭號子”,保護單位定海路街道通過收集保存‘碼頭號子’的原聲材料和歷史材料,對國家級傳承人開展訪談、教唱片拍攝、原聲重唱錄制等,幫助尋找非遺繼承人,以理論結合實現不斷探索非遺保護方式,豐富非遺人才隊伍建設。

定海路街道還專門組建“上海港碼頭號子”表演隊、配備一名專業的聲樂指導,組織兩位傳承人在傳習基地內開展傳承指導工作,并定期巡演的方式將“碼頭號子”送進社區、校區、營區,讓居民和學生更好地了解“碼頭號子”。

2011年,保護單位與轄區平三小學結對,開啟了傳承人(群)走進校園傳習之路。傳承人向學生們講述碼頭工人的歷史,碼頭號子的淵源,向學生們教授碼頭號子表演方式。

2017年,保護單位與內江消防支隊攜手,開展了非遺碼頭號子進營區傳習活動,碼頭號子傳承團隊指導員走進營區,與消防官兵面對面進行非遺文化交流。

“上海港碼頭號子”表演隊還參與了楊浦區環同濟第十五屆元宵行街會行街表演、上海電視臺《儂好!上海》楊浦篇節目錄制以及楊浦區第十三屆學習節開幕式等活動。

2020年,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港碼頭號子”為主題的《漫步濱江·憶碼頭》實景演出在楊浦濱江開演,吸引了眾多青年人群及未成年人群參與項目傳習展演活動中來。

04

非遺活動在身邊

如果你對非遺項目感興趣,

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式參與。

“上海港碼頭號子”項目培訓

定海路街道“上海港碼頭號子”表演隊成立于2013年,是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上海港碼頭號子”的非遺團隊。由上海歌劇院退休教師張寶根擔任指導員,現有隊員約14名。團隊日常培訓內容:碼頭號子原聲重唱、音樂情景劇表演。

【時間】每周二上午9:15-11:30

【地點】長陽路3066號405室(定海文化中心)

【參與方式】電話咨詢65670011*2003

“上海港碼頭號子”展示區

在楊浦濱江碼頭上聆聽國家級非遺項目碼頭號子,展陳通過還原相關場景和聆聽近10首“碼頭號子”原音,讓市民游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時間】周一至周日10:00-15:00(節假日另行通知)

【地點】秦皇島路32號(游船碼頭候船大廳)

關鍵詞: 上海港碼頭號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