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助餐員、打飯小師傅,今年寒假來這里體驗勞動的樂趣

本文轉自:周到客戶端

昨天(1月28日)上午,作為“愛嘉學子社區勞動體驗驛站”之一的菊園新區“我嘉餐廳”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員工”,十名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這里體驗了一日廚師、一日后勤。

上海 做魚圓、打午飯~快樂寒假,勞動同行!

打了200份飯,胳膊酸軟

“肉丸子要放得平一點,不要打翻了。”“餐盤上灑出來的湯汁要擦干凈。”上午8:40,十名學生在餐廳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按照日常工作流程各自就位。盛飯打菜、密封飯盒、打包裝箱……不一會兒,打飯窗口的流水線就順利運轉起來。

今天,孩子們要承擔起為周邊老人供餐的任務,他們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完成246份餐食的分餐、打包——因為上午9:40,送餐員就要從餐廳出發,將熱乎的餐食送往各個居民就餐點。

“要提高速度!”由于是第一次嘗試,盡管大家都竭盡全力,最終還是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才完成了工作。負責打素菜的李梓菡告訴記者,此前她在學校里看著食堂阿姨打飯以為十分輕松,但今天自己才打了200份左右,胳膊就已經酸得不行了。“在保證速度的同時,還要考慮湯汁有沒有外溢,只有經過親身體驗我才明白這份工作的辛苦。”李梓菡說。

李梓菡:左二

“今天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李梓菡的媽媽邵女士表示,女兒平時很少做家務,“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發現她完全可以勝任這些勞動,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一點空間。”

10家社區勞動體驗驛站等你來

除了打飯、打掃衛生等后勤工作,學生們還體驗了傳統美食——魚圓的制作。“捏好后輕輕放入水中,如果魚圓不浮在水面上,下鍋煮的時候就會散掉。”看著食堂大廚將潔白的魚肉泥捏入手心,擠成一個個滑嫩潔白的魚圓放入清水,不少學生都躍躍欲試。

雖然看似簡單,但今年12歲的龐梓皓嘗試了五六次都沒有成功,但他并不氣餒,“這次制作過程不是特別順利,回家以后我會繼續再練。”

此次勞動體驗活動是“愛嘉學子社區勞動體驗驛站”在促進勞動教育創新實踐方面的一次探索。“愛嘉學子社區勞動體驗驛站”項目由嘉定區教育局指導、區學生勞動教育創智實踐中心牽頭,依托上海新迎園餐飲發展有限公司的“食育”資源,賦能學校勞動教育,讓學生尋找美食之趣,體驗服務之美,享受勞動之樂。

新迎園集團餐飲中心副總經理顧晨介紹,目前嘉定全區共有10家體驗驛站,“未來我們還將開放社區養老助餐員、愛心助老送餐員、節糧愛糧光盤行動宣傳員、營養知識科普員等更多的勞動教育崗位,讓更多的愛嘉學子走出校園走進社區,在勞動教育中成長。”

關鍵詞: 來這里 寒假 師傅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