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熱訊:前七子和后七子的記憶口訣(前七子和后七子)

您好,現在漁夫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前七子和后七子的記憶口訣,前七子和后七子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資料圖】

1、明弘治正德年間,李夢陽、何景明針對當時虛飾、萎弱的文風,提倡復古。

2、他們鄙棄自西漢以后的散文和自中唐以后的所有詩歌。

3、這一主張被當時許多文人接受,于是形成影響廣泛的文學上的復古運動。

4、除李、何之外,這個運動的骨干尚有徐禎卿、康海、王九思、邊貢、王廷相,總共7人。

5、為把他們與后來嘉靖、隆慶年間的李攀龍、王世貞等后七子相區別,世稱前七子。

6、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反對充斥文壇的臺閣體、八股文、理氣詩,主張廓清萎靡不振、陳陳相因的詩風。

7、在當時有進步意義。

8、后七子是嘉靖、隆慶年間的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以李、王為代表。

9、他們相同的是提倡復古擬古,師唐廢宋。

10、后七子的復古主張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夢陽等前七子的文學思想。

11、但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學古過程中對法度格調的講究更趨于強化和具體化。

12、在這一方面,作為后七子復古理論集大成者的王世貞顯得更為突出。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