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人口550萬,涉及住房、教育、產業…寶安國土空間規劃來了

據了解,8月25日上午,區人大常委會主任于寶明主持召開區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深圳市寶安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分區規劃》)。

今年6月,區人大財經委員會組織部分專委委員、工委委員和人大代表召開會議,對《分區規劃》進行了初步審查。與會人員結合各自工作領域和專業特長,圍繞耕地農田保護、住房供應體系、產業空間規劃、交通道路體系、公共服務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發表了意見建議。同時,區人大常委會也廣泛征求了人大代表對《分區規劃》的意見建議。

會議認為,《分區規劃》是指導寶安未來建設和規劃資源管控的法定依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資料圖)

今年4月27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寶安管理局公示了《深圳市寶安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

《規劃(草案)》以“戰略引領明確向灣發展定位”“區域協同發揮核心引擎功能”“生態優先奠定自然山海底色”“以人為本 塑造和美幸福家園”“創新驅動 建設產業發展高地”“風貌塑造 彰顯魅力特色城區”“強化支撐 構建通達韌性城區”“注重實施 提升空間治理能力”八個篇章,科學前瞻描繪寶安區面向2035年的城市發展藍圖愿景。

到2035年,寶安將建立更高層次的高水平開放型創新發展框架,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經濟環境、創新能力、開放水平、人文環境、宜居水平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區,面向灣區的輻射帶動力日益增強。

《規劃(草案)》顯示,至2035年,寶安區規劃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445萬以內,指導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規劃管理服務人口上限為550萬人,有序安排城市交通、市政基礎設施配置。

構建向灣發展格局

引領“西協” 發揮核心引擎作用:加快構建跨江戰略通道體系,促進珠江兩岸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 提升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大力發展臨空總部經濟,構筑灣區協同發展示范平臺。

積極“北拓”:加快培育寶安北中心,強化公共服務能力,服 務先進制造業發展,輻射帶動東莞長安等外圍片區,支撐深圳都市圈的建設。

落實“南聯”加強深港協同發展:加快建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重大平臺,積極推動與香港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和規劃制度的軟聯通。

強化“中優”打造向灣發展軸線:提升寶安中心區在內的南部地區能級,與南山、福田補位協同發展;推動北部地區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和功能提升。

《規劃(草案)》按照國家要求,落實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3.7506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66.12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258.71平方公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

城市空間結構:“兩心三特、兩軸四帶”

《規劃(草案)》顯示,寶安將落實前海、臨空經濟區等重大空間發展戰略,堅持軸帶引領,深度融入“黃金內灣”發展格局,推動構建“兩心三特、兩軸四帶”的城市空間結構,形成均衡發展、特色鮮明的城市開發格局。

居住: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

《規劃(草案)》提出推動城市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到2035年,實現居住建筑建成量17800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40平方米。

教育:義務教育學位數53.4萬座、高中學位數14.4萬座

高質量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到2035年,實現幼托學位數達17.8萬座、義務教育學位數53.4萬座、高中學位數14.4萬座。

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3.4萬床、養老機構床位數2.38萬床等。

交通:建設灣區門戶交通樞紐

加快建設灣區門戶交通樞紐,構建內暢外達的道路網絡和堅實可靠的基礎設施,搭建韌性的安全保障體系,市民生活將更便利、更舒心。

加快推進機場第三跑道、T2航站樓建設及T1 (原ABD)航站樓拆除重建等工程,全面提升寶安國際機場對外服務能級和水平。

構建橫向貫通東南沿海、縱向銜接京廣走廊的鐵路網絡,全面提升鐵路系統出行服務能級和水平。

完善“三路四鐵”的跨珠江口通道體系,積極推動深中城際、深珠城際建設,實現與大灣區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

積極構建“軌道交通為主體、常規公交廣泛覆蓋、其它共享交通為補充”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強化 軌道、公交、步行與非機動車交通之間的融合銜接。

優化完善軌道1、5、6、 11、12、20號線等現狀線路站點的接駁系統; 加快推進軌道12號線二期、13號線等在建線路的工程進度,并做好與周邊城市用地、交通設施等的銜接工作;積極推動軌道15號線、18號線、20號線二期、25號線、26號線、28號線、 29號線、30號線及9號線西延段等線路的規劃建設工作。

構建等級結構合理、網絡布局完善、公平高效安全的城市道路網絡。到2035年,全區道路網絡密度達 到8.0公里/平方公里,建設“二十橫十五縱”的干線路網體系。

產業:“1引擎、2中心、3平臺、4片區”為抓手

圍繞產業發展,《規劃(草案)》提出不斷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以“1引擎、2中心、3平臺、4片區”為抓手,通過優化布局、提升能級、創新支撐、服務賦能,加快推動全區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生態:形成“一心、一核、兩帶、多廊、多點”空間結構

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寶安將整合生態資源,構建山、河、海、林、田相互融合的生態空間基底,形成“一心、一核、兩帶、多廊、多點”的生態空間結構;引領城市向海發展,規劃形成生物岸線、生態恢復岸線、人工岸線3類海岸線類型;同時,積極推進生態修復,到2035年,新增生態修復面積3.8平方公里。

【樓市大事】?所屬房網/咚咚找房平臺 資訊中心團隊原創號,轉載文章請注明來源,轉公眾號請與我們取得聯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圖片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