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擬港IPO的苦心,增速放緩押寶海外市場

文/樂居財經 楊凱越

十年前,美的集團(000333.SZ)成功登錄深交所主板A股。

巧的是,正好十年后,美的集團又計劃想著港股發起沖擊。8月9日,美的集團公告,計劃H股上市計劃,并尋求最早2024年在港上市。若此舉成功,美的集團將實現“A+H”兩地上市。


(相關資料圖)

作為家喻戶曉的家電行業龍頭品牌,美的很長的時間內,在國內的家電市場一直發展的風水水起。但大勢之下,美的也不得不面對主營業務增速不斷放緩的現實。

如今,美的將發展“第二增長曲線”放在重要位置,ToB業務是其第二增長曲線之一,海外市場同樣是助其業績增長的關鍵,2022年,其海外市場收入超過總收入的四成。拓展海外市場,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也被看做是此次美的集團沖擊H股的核心原因。

資本動作頻繁

8月9日晚間,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正在對境外發行證券(H股)并上市事項進行前期論證。計劃在符合境外監管機構相關要求的前提下,本次擬發行規模預計不超過發行完成后公司總股本的10%。目前,美的集團的總股本為70.23億股,據此計算,本次發行H股股數不超過7.8億股。

據媒體報道,美的集團選擇了美國銀行和中金公司負責其香港上市事宜,但不排除增加更多銀行,并尋求最早2024年在港上市。若此舉成功,美的集團將實現“A+H”兩地上市。公告指出,此次H股上市計劃,美的將以此看作是“基于公司深化全球戰略布局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美的在資本市場的動作頻繁,除上述“A+H”的計劃外,今年美的集團還相機進行了兩次“A拆A”計劃。今年4月,美的集團旗下子公司美智光電再次發起創業板IPO沖刺,該公司主營業務為照明業務,其商品主要使用美的商標進行銷售。目前,美的集團直接及間接控制該公司56.7%股份。

僅3個月后的7月29日,美的集團再度公告稱,將分拆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于深交所主板上市,據悉,該公司是一家智慧物流公司,營收已達到百億規模。公告披露,目前,美的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美的智聯(上海)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為安得智聯的大股東,持股比例為73.8467%。

截至今日(8月15日)午盤收盤,美的集團收報54.92元/股,下跌0.94%,總市值3857.02億元。歷史數據顯示,2021年初,美的集團的股價曾登上102元的高位,市值也曾一度突破7500億元,相較之下,其市值蒸發了近4000億元。

8月10日,美的集團赴港上市公告發布的第二天,其早盤股價跳水,跌幅超3%。截至10日收盤,報56.35元/股,跌幅達2.10%。

行業龍頭增速放緩

從股價的波動中不難看出,隨著人口增長的拐點到來,房地產紅利結束,家電行業的整體形勢不容樂觀,行業龍頭的日子也不好過。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期間,消費電器增速分別為4.02%、15.78%、-4.99%,暖通空調同樣在近兩年增速下滑明顯,2021年至2022年同比變動分別為17.05%、6.17%。

在此影響下,美的集團的業績同樣出現波動,2020年至2022年,美的集團營收增速分別為2.2%、20%、0.8%;同期,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2.4%、4.9%、3.43%。其中2022年的利潤增速創十年來最低。

在今年5月份的業績說明會上,美的集團總裁方洪波稱,“家電業務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成長空間有限,美的集團必須尋找第二引擎。”美的找到的第二引擎,是ToB業務,主要聚集在樓宇科技、新能源和工業自動化三個方向。2022年美的ToB業務營收近900億元,收入增長超20%。

從長遠來看,美的集團對其ToB業務的規劃還遠不止于此,近幾年,美的集團將自己定位于“一家覆蓋智能家居、工業技術、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和其他創新業務的全球化科技集團”。

所以全球化對于美的而言,同樣重要,2022年美的集團財報顯示,國外收入1426.4億元,超過總收入的四成,國外收入同比增長3.63%,國內收入同比下滑1.13%。

這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為美的集團赴港IPO的原因之一,成功登錄香港資本市場對于拓展更多元的融資渠道、吸引海外投資者都有益處,或將助力美的進一步拓展國際知名度,優化資本結構。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