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證券:給予招商蛇口“買入”評級


【資料圖】

8月10日,信達證券發布招商蛇口(001979.SZ)研報。

發展演變:誕生于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成長為全國性房企龍頭。招商蛇口(001979.SZ)創立于 1979 年,成立以來致力成為“美好生活承載者”,向國內領先的綜合開發運營商目標邁進。2015 年換股吸收合并上市后,整合集團內優質地產資源,公司增長駛入快車道。2018 年公司推動組織改革,運用“大部制”瘦身總部,實現扁平化的高效運作。同年增設江南、西南、海南、東南四大區域。2019 年后增加持有型業務部門設置,2020 年設招商商管與招商伊敦,2021 年又增設招商郵輪與招商觀頤,由專業公司獨立運營多元化業務。

地產銷售:銷售規模穩步上升,2022 年排名逆勢提高。2020 年公司實現簽約銷售額 2776 億元,重回行業銷售規模前 10。從銷售增速來看,2017 年后銷售增速保持穩定,持續跑贏全國,在頭部房企中占據領先位置,周期波動中呈現較強的穩定性。從銷售目標來看,2017 年公司首次制定并實現了 1000 億的銷售額目標,進入千億級別規模頭部房企行列。2023 年目標額 3300 億,同時排名“保 6 爭 5”,積極進取擴大規模。隨行業銷售和盈利逐漸改善,信達證券認為公司有望進一步修復銷售增速,實現超越行業的規模增長。

拿地布局:投資強度穩健,土儲布局與質量持續優化。2016-2017 年公司拿地金額強度上升,隨后回落并保持在 50%左右。2020-2021 年的疫情后首輪復蘇期,招商蛇口銷售額保持在 20%的較高增速,拿地金額強度持續提升。2021 年拿地均價上漲,而拿地規劃建面有所減少。2022 年至今,在行業銷售規模回落、投資安全邊際收縮的背景下,公司拿地強度在龍頭房企中保持領先,權益占比大幅提升。從布局來看,2021 年后公司在一二線城市拿地面積占比提升,聚焦銷售確定性更強的華東、江南區域。土儲量增質優,“強心 30 城”、“重點 16城”等城市拿地強度持續提升。公司在深圳前海、蛇口、成都天府新區等重點城市的核心區位中有大量優質土儲,為收入和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投融資與負債結構:結構合理且持續優化,內生與外延增長并重。債務結構方面,2020 年以來公司“三道紅線”均保持綠檔,適度增加資產負債率與凈負債率指標。2019 年后有息負債增速放緩,近年來穩步增長。再融資方面,2022 年11 月地產“三箭”齊發,房企再融資政策開閘,招商蛇口于 12 月率先公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再融資方案,7 月 13 日公司公告標的資產過戶完成,非公開發行新股登記申請已由中登公司深圳分公司受理。購買資產后公司對招商前海實業持股比例進一步增加至 86%(+13.65pct)。同時募集配套資金 85 億,投向存量住宅開發項目,有望進一步增厚公司凈資產和凈利潤。收并購方面,2022 年4 月,招商蛇口與佳兆業集團、中國長城簽訂合作協議,在城市更新、商住開發運營和文旅方面開展合作,有望取得合作共贏。

多元化業務:資產運營穩步推進,打造城市服務生態圈。公司不斷提升資產運營與城市服務等多元化業務重要性。資產運營業務方面,2021 年以來持有物業“雙百戰略”穩步推進,22 年持有物業營收(減租前)達到 57.1 億元。集中商業快速發展,目前在持有型物業中營收占比最高,產業園區穩定經營。近年來長租公寓營收整體保持增長趨勢,單位租金穩定。公司擁有境內外雙 REITs 平臺,覆蓋產業與商業地產,持有型物業流轉閉環打通,有助于推動公司存量資產經營效率和資金周轉率提升,為公司貢獻穩定收益。城市服務業務方面,以招商積余為旗下物管與輕資產運營平臺,同時在會展、郵輪、康養等業務方向持續發力,打造城市服務生態圈。

業績與估值:盈利有望觸底回升,估值處在歷史低位。2015 年上市至今公司股價跑贏行業指數,股息收益率維持高位。2022 年營收續創新高,凈利潤降至上市以來低谷。2021 年至今估值修復但接近歷史低位,國央企投資價值凸顯。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預測公司 2023-2025E 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74/ 105/ 134億元,EPS 分別為每股 0.89/ 1.26/ 1.60 元,8 月 8 日收盤價對應 2023-2025E的 PE 分別為 15.32/ 10.82/ 8.51 倍。作為房地產行業龍頭國央企,未來信達證券看好公司在市場復蘇中的銷售彈性和規模成長性。公司土地儲備規模較大,核心區位土儲確權開發后將有力支撐未來的收入和盈利,疊加公司估值與自身過去 5 年水平相比仍然較低,因此首次覆蓋信達證券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因素:政策風險:房地產調控政策收緊或放松不及預期。市場風險:地產行業銷售下行幅度超預期。業務風險:公司地產銷售業務和其他業務拓展不及預期。跨市場選取可比公司風險:選取的部分可比公司與公司在不同證券交易所上市,存在一定的估值體系差異風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