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公里/小時,大灣區磁懸浮交通要來了?4個路線方案公布

大灣區磁懸浮交通真的要來了?


(資料圖片)

8月5日,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講壇”在廣州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交通大學雙聘院士、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院長陳湘生院士透露:分享了關于粵港澳大灣區磁懸浮交通的思考,廣深港正謀劃磁懸浮線路,該線路設計時速達650公里。

共有四個方案,各方案主要途經站點如下:

方案一:廣州東站—東莞莞城—深圳香蜜湖

方案二:廣州東站—東莞虎門—深圳前海

方案三:珠江新城—廣州南沙—深圳前海

方案四:廣州站—廣州南沙—深圳前海

四個方案都預留往北延伸至白云機場,往南延伸至香港九龍。

陳湘生表示,目前方案一為優選方案,但是否實施還未可知。“除了廣深,滬杭、成渝等地都在謀劃興建磁懸浮線路,看誰能率先上馬?!?/p>

◆廣深港主軸位于大灣區經濟最為發達、單位人口聚集度最高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走廊內,2017年客流密度為10963萬人,已趨于飽和。

◆2035年廣深港主軸客流密度將達到2.6億人,能力缺口約4000萬人。

因此,需新增1條高速項目來實現滿足廣深港交通需求,此外的8個城市主城區中心間客流聯系也需要高速通道來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廣深磁懸浮的規劃在2021年開始浮現。

2021年2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了《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公眾版。規劃提出,省域空間內將預留縱橫兩條高速磁懸浮廊道,分別是縱向的京港澳高速磁懸浮以及橫向沿海的滬(深)廣高速磁懸浮廊道。

廣州成為兩條磁懸浮交會點。

同年,在廣州市推進全球重要交通樞紐建設情況發布會上,一張規劃圖顯示預留廣深磁懸浮線路,從廣州東站引出,經南沙,跨過珠江口后進入深圳寶安和前海,最終進入香港西九龍。

在《鐵道運輸與經濟》2021年10月刊,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線路站場設計研究院晏仁先發表的《大灣區廣深港高速磁懸浮鐵路線站位方案研究》一文,提出了廣深磁懸浮線路規劃的4個方案,并優先推薦方案一。

但該方案不經過南沙,與規劃圖預留線路不同。

深圳香蜜湖片區軌道交通遠期預留高速磁懸浮站點

6月28日,福田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發布《香蜜湖片區軌道交通預留工程控制條件專項研究》定標情況公示,香蜜湖片區軌道交通預留工程控制條件專項研究確定中標供應商。

從香蜜湖片區軌道交通預留工程控制條件專項研究的招標公告顯示,核心研究范圍約44.5公頃,覆蓋香蜜西站、紅荔西站、車公廟站及 1、7、9、11、 規劃14西延、20、22、24號線區間段。統籌研究范圍約230.31公頃,覆蓋香梅站、香蜜湖站、香蜜公園站及遠期線路6號線等相關軌道區間段。?

研究內容包括:

● 開展片區內軌道線路布局及站點規劃方案研究,包括片區軌道交通規劃研究(軌道14號線西延、20號線、22號線等)、軌道車站換乘方案規劃(含紅荔西站設站必要性及換乘規劃方案研究、香梅站換乘規劃方案研究、香蜜湖站換乘規劃方案研究等)

● 開展香蜜西樞紐規劃研究,明確香蜜西樞紐功能定位。

● 香蜜西站樞紐、紅荔西站軌道交通工程與周邊地下空間關系研究; 軌道 20、22 號線停車場站方案研究。?

● 高速磁懸浮與城市軌道交通的區間穿越條件預留研究。

從該研究方案顯示,香蜜湖片區軌道將預留軌道14號線西延、20號線、22號線、24號線區間段,以及遠期線路6號線,另外高速磁懸浮也將預留站點在香蜜湖,未來將形成香蜜西樞紐。

我國自主研制速度可達600km/h的懸浮交通系統已實現首次運行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記者3月31日從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獲悉,由這家企業自主研制的高溫超導電動懸浮全要素試驗系統完成首次懸浮運行,為下一步工程化應用奠定基礎。

據中車長客副總工程師兼磁浮研究所所長于青松介紹,超導電動懸浮交通系統由車輛、軌道、牽引供電、運行通信等系統構成,適用于高速、超高速和低真空管道等運用場景,運行速度可達600km/h及以上,具有高速、安全、綠色、智能、舒適及環境適應性強等優勢。

【樓市爆料】?所屬房網/咚咚找房平臺 資訊中心團隊原創號,轉載文章請注明來源,轉公眾號請與我們取得聯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圖片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