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泰禾|退市列傳⑧

/樂居財經 嚴明會

“泰禾的產品贏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泰禾的股票卻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今年在廈門考察廈門院子和汀溪院子時,曾這樣說過。

2010年9月30日,在經歷了40個月的準備,泰禾正式在資本市場亮相。通過借殼ST三農,泰禾成功登陸深交所。作為當年國內唯一上市房企,泰禾受到市場資金熱捧,當日股價漲幅達到263.16%,2018年,泰禾市值曾一度飆升至500億。


(資料圖)

2023年5月8日,泰禾股價跌落于1元以下,之后連續20個交易日再未突破1元,已觸及強制退市的規定,到了和資本市場說再見的時候。

8月2日,ST泰禾(000732.SZ)公告稱,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將于2023年8月4日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退市當日,泰禾的股價停在了0.43元,總市值10.70億元。

泰禾集團成立的時間,是1996年。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泰禾從區域走向全國,期間不乏有銷售額突破千億這樣的高光時刻。

就像文章開頭黃其森所言,泰禾多年對產品的打磨,得到過市場的認可,其打造的泰禾院子是中式豪宅的代表,而黃其森也因此有“豪宅教父”之稱。但在這一輪行業周期里,泰禾未逃過退市的命運,難免讓人唏噓。

不過,泰禾本身對于退市的態度是比較坦然的,其表示,退市對公司層面沒什么實質性影響。目前的經營情況已經比去年要好,主要是解決債務和復工復產等問題,也在繼續尋找戰略合作方。用董事長黃其森話來說,“其實泰禾已經從最艱難的時刻走出來了”。

天才少年的地產故事

泰禾的故事,從黃其森開始講起。

早期黃其森的標簽,是天才少年。1965年出生于福建省閩清縣的黃其森,15歲便考入了福州大學建筑系,成為了家鄉一帶遠近聞名的神童。傳聞里,黃其森不僅學習努力,且善于交際,大學時期便結交不少人脈。

4年大學生涯結束,黃其森暫別本專業,被分配到建設銀行工作,拿到普通人夢寐以求的“鐵飯碗”。憑借著上學時期保留的吃苦勤奮的精神,黃其森職場之路走的順利,數年間便逐步從一個基層職員晉升為管理層,期間還考取了金融學的研究生。

時間來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中國大陸掀起了下海經商的熱潮。或是天才的遠見,亦或是少年那顆不安分的心,讓黃其森毅然決然丟下鐵飯碗,進入商海。1996年,黃其森在福建成立了泰禾集團,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創業不易,尤其是房地產這種資金密集型行業。成立不久,泰禾集團便因沒有巨額的資金進行運轉而舉步維艱,幸得黃其森早年間的交際以及銀行工作經驗,讓泰禾集團接下了一些小工程,之后的泰禾也僅僅處于當地中游水平,一直持續到2002年。

2002年,黃其森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帶團隊北上,斥巨資在北京建設“運河岸上的宅院”項目,這是一個"古樹高墻、門庭院落"的中式別墅項目。這一嘗試,讓泰禾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項目正式開盤后大賣,泰禾一炮而紅成為全國知名品牌。黃其森也由此明確泰禾走精細化線路的方向。

2007年,泰禾規模擴張帶來的資金需求,讓黃其森萌生了上市的想法。當年泰禾集團重組福建三農,將旗下福州泰禾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價值24.2億元的全部股權注入福建三農。2010年,福建三農脫胎換骨,泰禾集團進入資本市場。

泰禾的上市,非常及時。2010年,房地產行業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北京更是開始實行預售款監管制度,開發商常規融資渠道幾乎被堵死。泰禾也因成功上市,多了一條融資渠道。

快速擴張之路

泰禾在沒有上市之前,市場對其的印象是冷靜的。2007年,當全國房企瘋狂拿地時,泰禾并未冒進,而是專注開發泰禾紅樹林和泰禾紅峪兩個項目,但在上市之后,泰禾的經營戰略似乎開始慢慢變快了。

2013年1月,泰禾斥資18.5億元奪得北京朝陽區孫河地王,樓面價達2.84萬元/平方米;,4月在北京通州臺湖鎮一塊地的競拍過程中,泰禾直接報價19億元,遠超萬科的報價,由此誕生了新的地王。而在這一年,泰禾的拿地金額達到195億元,是2012年的5倍有余。

之后的泰禾,仍然走在高速擴張的道路上。2017年,泰禾集團共發起了46起并購,獲取項目36個,耗資高達552億,新增土儲面積高達792.8萬平方米。

不得不承認,高速擴張是有一定的效果的。2012年到2017年,泰禾的銷售額由64億上升至1007億,6年時間翻了17倍,成功躋身千億俱樂部。同時,泰禾營收由26.26億元升至243.31億元,凈利潤由2.93億元升至23.33億元。

其間泰禾也打造了不少銷冠項目,如合作開發的北科建泰禾北京麗春湖院子以55.3億元的成績成為2017年度北京別墅市場、中國別墅市場和北京商品住宅市場“三冠王”。

得益于此,2017年,黃其森更是為泰禾定下了巨額目標——2018年,2000億銷售額。由此泰禾股價暴漲甚至引發深交所關注。

然而,泰禾這些年間節節攀升的不止銷售額,還有負債。2012年-2017年,泰禾的總負債由113.46億元上升至1813.02億元。而在2017年末,泰禾的短期借款為218.16億元,已經超過了所持的貨幣資金165.85億元。

或是得益于創始人黃其森金融的出身,泰禾的融資手段極其豐富。有上市增發、資產證券化、公司債券、資產支持票據、資管和信托等,據透露,與泰禾合作的各種金融機構加起來,數量最多的時候,大大小小的加起來,超過了100家。

危機與自救

泰禾流動性問題,在2018年已經有跡可循。

首先是大規模裁員的傳聞。當年市場傳出,泰禾的裁員總體比例高達30%。之后,董事會秘書洪再春、副總經理成爾駿、CFO羅俊等十多位高管相繼離去,泰禾因此還被戲稱為職業經理人的“黑洞”。

不過從經營數據來看,當時泰禾還未出現太多問題。2018年,泰禾銷售額達到1382.7億元,雖未完成黃其森定下目標,但也在增長。期內營收309.85億元,歸母凈利潤25.5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7.35%及20.25%。

泰禾情況急轉直下,是在2019年。當年,泰禾營收下滑23.77%至236.21億元,歸母凈利潤僅有4.66億元,不到2018年的五分之一。

2020年,泰禾正式宣告陷入債務危機。4月,泰禾未能如期償還西藏信托的金融債務,導致黃其森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7月6日,泰禾未能完成中期票據“17泰禾MTN001”本息的按時兌付,關閉了其在資本市場再融資的大門。

再加上政策調控及市場下行,泰禾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2020年營收36.15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4.7%,歸母凈虧損50億元。之后的2021年及2022年,泰禾一直處于虧損,虧損額分別為40.13億元及53.74億元。

直至2023年4月,泰禾已到期未歸還借款本金為582.03億元,對外擔保中實質性逾期債務對應的擔保余額為54.16億元。

流動性壓力下,黃其森也嘗試為泰禾尋找白衣騎士。在讓出第一大股東的真誠態度之下,泰禾官宣引入萬科作為戰投,然而這一合作的前提條件始終未能達成:泰禾必須順利完成債務重組并恢復正常生產。

泰禾本身也在積極尋求出路。2021年起,泰禾方面陸續宣布與多家銀行及金融機構簽訂協議,華融資產、長城資產、信達資產、東方資產、興業資產、浙商資產成為六大債權人。

恢復經營方面,今年以來,泰禾全國多個重點項目取得進展:深圳院子南區、上海海上院子、福州鼓山院子、泰禾福州灣、太原金尊府等項目復工“保交樓”持續推動。

“保交樓的前提是復工復產,但是現在大環境看銷售情況不好,市場信心欠缺。我們也希望市場能給我們一些時間和更多信心。”泰禾方面表示。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