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逸楓:降溫!數據放緩透露樓市這些信號

文/謝逸楓

如今市場需求萎縮、供應下降、價格不穩,正是過去一刀切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后遺癥。

去年以來的金融16條措施、四支利箭拯救房地產的效果低于預期,因為房企債務、融資、信用、供應鏈、交房問題沒有一個得到徹底解決。關鍵是壓根沒有讓險情房企徹底從ICU走出來,如今茍延殘喘,生不如死。


(資料圖)

當務之急不是討論房地產救不救的付智商稅問題,是馬上、必須出手拯救房地產。這個邏輯很簡單,救內需先救房地產,穩經濟先穩房地產,穩財政先穩土地收入。即出新的房地產政策清理舊政策,再出新的拯救房地產政策。

目前房地產風險沒有消失,“供需不平衡”、上市房企“1元退市”、“股價跌破”、“債務爆雷”、“逾期交房”、“信用危機”、“供應鏈斷裂”、“庫存上升”、“區域土地與住房供應過剩”、“商品房成交放緩”、“土地市場低迷”的一系列風險。

前4月全國房地產市場各項指標同環比均是跌幅慘重,唯有房價一枝獨秀的上漲。2023年1-4月全國商品住房累計銷售均價10926元/㎡,同比11.15%。其中4月商品住房銷售均價11970元/㎡,同比28.34%,環比17.45%。

例如一組2023年5月商品房成交、房企銷售業績與經營收入、房企拿地面積與金額的數據顯示,房地產呈現熱度降溫、增幅放緩、經營困難的趨勢。總體看,意說明房地產市場企穩復蘇基礎不牢固,三穩基礎不牢固。

CRIC數據顯示,5月30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1606萬平方米,與2月絕對量基本持平。變化情況來看,環比下降8%,同比持增22%,雖然單月成交量仍略好于去年同期,但仍顯著低于2019-2021年同期水平,市場呈現穩中微降行情。

5月各能級城市均出現不同程度回落,一線成交縮量,環比下滑22%,同比增長51%。二三線城市熱度小幅回落,降幅較上月有放緩趨勢。多數城市環比持降,降幅較為顯著超3成的主要集中在長三角二三線城市。

易居數據顯示,基于5月前22日的數據類推,5月50個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預計為1690萬㎡,環比增速為下降13%,同比增速為2%。有18個城市交易行情有環比增長態勢,剩下的32個城市則有環比下降態勢。

諸葛數據顯示,5月30城新房銷售面積為1274.2萬平方米,環比下降3.01%,環比降幅較上月收窄約24%。同比上升19.04%,同比升幅較上月收窄近10%。前5月新房銷售面積為6715.51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上漲20.6%。

5月一線城市銷售面積291.32萬平方米,環比下降9.1%,同比上升85.77%。二線城市銷售面積714.59萬平方米,環比上升3.92%,同比上升6.99%。三四線城市銷售面積為268.29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2.22%,同比上升9.2%。

中指數據顯示,2023年22 周(5月20-26日),全國300城宅地成交建面544萬㎡,單周環比-21%,單周同比-13%,平均溢價率9%。2023年初至今,全國300城累計宅地成交建面12997萬㎡,累計同比下降19%。

中指數據顯示,前5月100強房企拿地排行榜數據顯示,TOP100企業拿地總額4290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8.4%,降幅較上月收窄4.75%,降幅繼續收窄。說明房企拿地依然是非常謹慎,避免出現經營問題。

TOP100企業招拍掛權益拿地總額占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的比例為64.20%。華潤置地、建發房產、招商蛇口占據榜單前三位。TOP10企業2023年1-5月新增貨值總額4134億元,占TOP100企業的34.14%,新增貨值門檻為48億元。

前5月全國300城住宅用地推出1691宗成交1201宗,成交規劃建面僅為9959.74萬平方米。在2022年的低基數基礎上,2023年土地成交建面同比進一步下探27%,土地成交規模仍處于歷史低位水平。

5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總額同比增長50.2%,環比降低7.5%,主要考慮為2022年同期基數較低且企業拿地信心逐漸恢復。熱點一二線城市進行了集中供地,優質地塊供應帶動房企拿地熱情略有恢復。頭部規模的央國企拿地金額及面積擴大。

2021年-2023年前月,上市民營房企中拿地企業數量占比為8.2%,表明絕大部分上市民營房企基本停止拿地。唯有個別民營企業拿地持續性較強,大部分多與國企合作拿地或為城中村項目后續,拿地投資持續性較弱。

前5月在拿地金額TOP300中民營房企有112家,拿地金額規模占TOP300比例為30.5%。其中浙江的企業最多有46家,占比41.1%。其次是廣東12家、江蘇8家,然后安徽、湖南、湖北、陜西、河北、江西等其他地區均不到5家。

原因是目前浙江、江蘇和廣東,房地產需求支撐較強,民營經濟活躍,這些地區企業較多。拿地城市分布來看,多是中小民企在當地拿地,主要集中在城市群的一二線熱點城市及部分三四線城市。

中指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2023年22城合計推出宅地343宗,較去年同期減少210宗,累計成交267宗,較去年同期減少115宗,成交規劃建面較去年同期下降33.4%。說明城市的土地市場分化嚴重。

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一線城市土地成交534.8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2.7%。二線城市土地成交3830.6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18.5%。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4748.1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36.8%。

截至5月21日,2023年22城集中供地累計拿地金額中,央國企占比54%,民企占比29%。相比之下,2022年22城集中供地累計拿地金額中,央國企占比37%,地方國資占比42%,民企占比僅16%。

從2022年12月以來,城投拿地占比已經實現3連降,呈直線式下滑。其中,3月城投拿地金額674億元,占比29%,較2月的46%下滑17%。說明城投拿地積極性受到政策層面、房產銷售初現拐點、城投公司自身償債壓力較大的影響。

克而瑞數據顯示,5月TOP100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4853.6億元,環比降低14.3%,一年來5月單月業績環比4月首度下滑。低基數效應下,同比增長6.7%,單月業績增幅顯著低于前兩月水平,意味著房企銷售放緩。

前5月百強房企累計實現銷售操盤金額25352.8億元,同比增長9.1%、增幅較上月回落。總體看,2023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盡管有一定的修復預期,由于受到供需兩端制約,市場熱度延續平淡。

克而瑞數據顯示,5月Top20全口徑銷售排名的開發商中,保利發展、萬科地產和華潤置地分別以400億元、325億元和315億元排名前三。月度同比銷售金額方面,共有14家開發商同比為正。

9家為國央企,濱江集團、建發及招商蛇口以108%、94%和64%的同比增幅排名前三。融創和新城同比降幅較大,分別為40.1%和40.0%。目前形勢下,國央企及部分優質民企韌性較強,中小房企競爭力不足,房企分化格局持續加劇。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