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立體出行”將至,沃飛長空郭亮:生態聯動充滿想象力-世界觀熱點


(資料圖)

消費者有望在2025年前后開始試乘。
文丨獵云精選 ID:lieyunjingxuan

作者丨王非

李書福曾感嘆:“飛行汽車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領域。能改變未來的出行方式,引領一個新行業的發展。”
早在2017年11月,收購全球首家飛行汽車公司美國Terrafugia(太力)時,吉利“立體出行”藍圖就已繪出第一筆。
此后的五年半內,吉利投資德國Volocopter、發布新通航(通用航空)戰略,并于2020年9月成立沃飛長空,接著沃飛長空與Volocopter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沃瓏空泰,共同為吉利的“立體出行”布局,保駕護航。
而在落地時間節點上,2025年,早早就被預定為飛行汽車商業化元年!
沃飛長空CEO兼首席科技學家郭亮博士表示,近幾年全國“飛行汽車”相關產品將不斷優化和迭代,沃飛長空后續將進一步開展審定基礎的批準,審定計劃的制訂和批準,獲局方簽發型號檢查核準書后開展符合性驗證(如試驗、試飛等)工作預計于2025年取得型號合格證。
除了沃飛長空,僅今年上半年,日本韓國也先后宣布將在2025年實現空中出租車計劃。
如今,距離2025年僅剩一年半,誰能“按時交卷”成為第一家商業化的飛行汽車公司,外界正在翹首以待。

有望2025年前后開始試乘,聯動吉利生態充滿想象力

面向城市群內多樣化的出行需求,沃飛長空采取積極自主研發+開放合作引進的宏觀發展路徑。
一方面,沃飛長空與當前全球UAM領域領先企業Volocopter成立合資公司沃瓏空泰,積極引進當前高安全性等級且適航進度全球領先的Volocity輕型飛行汽車,瞄準服務市域短途通勤與低空觀光環飛;另一方面,沃飛長空堅持研發具備完整自主產權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AE200飛行汽車,以其高性能、高安全、高舒適的特點,更好地服務于城市群/城際間更多樣化的出行需求。
通過“自研+引進”、形成“遠程+近程”的全場景覆蓋城市低空出行產品解決方案,雙線發展的沃飛長空,希望更快在國內將飛行汽車產業藍圖落地。
自2022年8月,沃飛長空首次對外公布自研飛行汽車項目與全尺寸技術驗證機以來,AE200在產品研發、適航審定等工作上消息不斷:
2022年11月,AE200獲得全國首張有人駕駛載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受理申請通知書;2022年12月,完成關鍵系統測試平臺全部飛行測試,隨后,AE200 X01架機完成總裝下線;2023年1月17日,成功完成AE200 X01架的首次飛行試驗……目前,AE200正在局方指導下全面啟動型號合格審定工作。
來源:沃飛長空
在今年5月,沃飛長空在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BEYOND Expo)上,正式首次公開發布AE200,將為城市空中交通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多選擇和更好的解決方案。
據郭亮介紹,AE200是一款堅持正向研發與嚴格適航的5-6座級傾轉動力純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飛行汽車,可以更大載重和航程滿足城市群內/市域間零排放、低噪音、高頻次商業運營的使用需求。
郭亮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形態,非常適合未來城市空中出行領域的行業在此做出前沿探索,“深圳、香港、澳門之間,非常適合發展電動‘空中出租車’業務,從深圳飛到澳門僅需20分鐘左右。”
來源:沃飛長空
郭亮表示,“2025-2026年,我國企業會競相開展適航審定工作。對于消費者來說,有望在2025年前后去試乘體驗。在2030年左右,飛行汽車的相關服務和產品會趨向成熟,將逐漸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一部分。”
同時,“飛行汽車”不僅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航空交通方式,還將深刻地影響未來全新交通范式的構建。AE200可以乘坐5人,包括1位駕駛員,4位乘客,這正是根據地面上的出租車人員配置設計的,是為了方便未來市民乘坐地上出租車抵達“空中出租車”起降點后,車上人員與飛機座位數無縫銜接。
郭亮告訴獵云網:“引流方面聯合各航空公司、文旅集團和吉利旗下以曹操專車、耀出行、倫敦出租車、全球導航與物聯衛星星座、工業互聯網等出行服務能為立體交通提供非常成熟而便捷的接駁服務,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戰略伙伴。”
比如,同樣作為“立體出行”的一部分,在與曹操出行的合作接力下,“用戶可以乘坐曹操專車抵達指定地點,完成乘坐飛行汽車,隨后再被曹操專車送抵最終目的地。全程服務順暢,無縫銜接,將大大提升用戶的出行體驗。”

萬億市場,吸引全球160余家公司入局

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此前預測稱,到2030年,飛行汽車行業將創造3000億美元市場規模;到2040年,則可能擴大到1.5萬億美元市場規模。
羅蘭貝格則預測,至2050年全球95個主要城市的空中,將會有9.8萬輛飛行汽車飛馳 。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航空業的波音、空客、貝爾,汽車業的大眾、豐田、本田、現代、通用、戴姆勒,科技巨頭谷歌、英特爾,以及美國Joby Aviation、德國Volocopter和Lilium、日本SkyDrive、英國Vertical以及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旗下飛行汽車企業Eve等在內,全球在研的飛行汽車項目超過200個,有160多家公司正在試圖制造飛行汽車。
除了吉利,小鵬與億航智能也早已開啟相關布局。
2020年9月,何小鵬收購了趙德力創辦于2013年的匯天科技,成立小鵬匯天,宣布正式入局飛行汽車領域。
目前,小鵬匯天80%的科研力量,已經開始投向了六代飛行汽車的研發上。這是一款兼具陸行與飛行功能,可垂直起降的智能電動飛行汽車。
作為一家消費級無人機生產廠商,億航智能也是較早入局了飛行汽車領域。
根據民航局官網顯示,民航局于2020年4月13日針對億航EH216型自動駕駛航空器開始進行實地審查。這也意味著,我國民航管理部門針對低空領域的載人自動駕駛航空器的“適航審查”進入到了實質階段。
而在2023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億航智能CEO胡華智剛剛透露,截至目前,EH216-S的適航審定進入尾聲,處于符合性試驗階段,其符合性試驗也已完成超過90%,在四月底就已經進入沖刺階段。在取證之后,億航智能也將迎來商業化拐點。
飛行汽車,不只是車企、航企以及科技巨頭的專屬“玩具”。面對巨大的新興市場,投資機構自然蜂擁而至。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國內包括御風未來、時的科技、峰飛航空等在內的至少11家eVTOL公司獲得融資,資方包括IDG、紅杉資本、五源資本、藍馳創投等一線投資機構。
2025年轉瞬將至,哪家公司能夠“一飛沖天”,在商業化落地上交出“漂亮答卷”,我們也將持續保持關注。
(首圖來源:沃飛長空)
-END -

你“在看”我了嗎?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