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蘇多浪河國家濕地公園:昔日“坑洼地” 今日“會客廳”

【天山環保行】


(相關資料圖)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托亞

碧波蕩漾的湖面上,野鴨媽媽帶著小鴨悠閑地劃水,鴛鴦在湖面嬉戲覓食;林木間的小徑上,市民三三兩兩散步閑聊……這是記者在新疆阿克蘇多浪河國家濕地公園內看到的景象。

10年前,這里卻是環境污染臟亂差的另一番景象。

6月6日,2023年天山環保行執法檢查組南疆組在阿克蘇市就濕地保護工作進行執法檢查。

阿克蘇多浪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阿克蘇市西北側,水源來自多浪河分支。由于多浪河是天山雪融水以及自然降水形成的河流,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過去,因為泥沙沉積經常導致河道堵塞,加之周邊砂石料場的過度開采,造成植被破壞,污水橫流。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近年來,當地先后啟動濕地公園一期、二期建設,通過開展水網連通、水系清淤、管網截污、水生態修復等綜合性修復,持續為濕地公園“增綠”“擴容”。

為了打造原始風貌的濕地公園,當地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形態,利用原有水體進行統一修復,占地5700畝的濕地公園水域面積由原來的40%增加到60%,共有大大小小湖泊22個。

河水先后經過由大小湖泊改造而成的生態池、重金屬處理池、富營養凈化池的層層過濾降解,黃泥水最終變成清澈的Ⅲ類水,并注入貫穿城市南北近10公里的多浪河景觀帶,極大地改善了城市景觀用水環境質量。

“同濕地建成前的數據相比,五類水質的比例下降了40%,并出現了優良水質斷面。”阿克蘇地區林草局副局長卡合曼·克然木說。

環境改善了,各種野生動植物紛紛來這里“落戶”。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濕地公園分布著檉柳、甘草等10余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棲息著黑鸛、新疆大頭魚等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白鷺、蒼鷺等20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各種綠化植被達140余種,野生動物達上百種。

“濕地公園免費開放,是我們休閑散步、鍛煉身體的好去處,下班后我經常會和朋友去濕地轉轉,美景令人心情舒暢。”當地居民凱薩·肉勒巴斯說,在這里還能看到很多鳥類,尤其是入秋后有上萬只候鳥來到這里,很多都沒見過。

為修復濕地周邊田園系統,阿克蘇市通過推進規劃管控、退耕還林等,把濕地周邊近萬畝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有效納入政府管控范圍,限制開發,引導種植。

卡合曼·克然木說,現在濕地公園已成為阿克蘇市名副其實的城市“會客廳”。阿克蘇市將堅持“保護優先、特色修復”原則,讓濕地公園在發揮涵養水源、調節蓄水等作用的同時,積極發揮科普教育、濕地研究、生態觀光的功能。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