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我看到了房地產的新模式 世界短訊

01

近期,淄博燒烤火了起來,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討論!

有的談產業轉型,有的談營商環境,有的談城市運營等。其實,大家把簡單的事情給搞復雜了,不就是搞個燒烤嘛,五一放個小長假,百姓圖個樂呵,需要上升到那么宏大的敘事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東北的燒烤、擼串兒,火了很多年了,當地人還在天南地北開分店,也沒見的能把東北振興起來。所以,不要賦予它多么宏觀的意義,否則就偏離了重點了。有很多類似的“網紅事件”,過后就趨于平靜,沒有然后了。希望淄博火出圈的效應一直能保持溫度,百姓繼續樂呵下去。

對淄博燒烤,要從更接地氣的角度看待。小小的燒烤,若聯動上下游供應鏈、本地旅游、消費和住宿,能讓占城市絕大多數的市井小民、普羅大眾,形成就業的穩定預期,讓他們樂呵,是最關鍵的。

02

2022年,淄博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為4.49萬元。拿這個平均數來推測,除極少數高收入居民外,估計淄博絕大數居民月薪在3000元左右。2022年,全國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45123元,月平均收入3760元。扣除高收入的少數人,絕大多數人的收入和淄博差不多。

類似于淄博這種三四線城市,全國有160多個,也是我國城市的主體,總人口在10億左右,絕大多數居民月收入也就3000元左右,每年收入也就3-5萬元,很難邁過5萬元大關。收入超過5萬元的,主要是一線及長沙、武漢等熱點二線城市,這些人口加起來不到2億。

這些月收入3000元左右的,除了在農村種地養殖的,大多數就是在類似淄博這樣的城市,從事建筑、運輸、餐飲、保安、快遞物流、擺攤兒等生產和生活服務行業就業。有時候在這些城市調研、溜達,發現他們臉上總是充滿了憂慮。共性的問題是,打工非常不穩定,收入太低,而城市生活開支,家里小孩上學、老人養老等支出的壓力很大,過的并不舒暢。

剛剛結束的政治局會議提出,“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經濟運行好轉,但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所謂的內生動力不強,指的就是收入在3000元左右的群體,他們大概有5-6億的規模,也是內需和消費絕對主體,但當下,他們的收入無法支撐體面的消費。

03

怎么看待這個現象呢?

本世紀前二十年,城市化速度很快,特別是“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19個城市群以后,人口紛紛涌入大城市(淄博也是人口超百萬的大城市)。但疫情后,對中低收入群體來說,城市化紅利減弱。

一方面,外部環境今非昔比,外貿導向的制造業受到較大沖擊;另一方面,實現環境友好型、科技主導型的高質量發展,部分制造業就要轉型、遷出或淘汰。近期,全國16-24周歲青年失業率在15%-20%的高位徘徊,主要受此影響。新舊產業交替的空檔期,就業會是一個困擾。

于是,近年來涌入大城市的人口開,始向第三產業(生產生活服務業)轉移,或不得不通過第三產業來消化。當然,人口大規模在熱點城市集聚,也帶來了吃喝拉撒、休閑娛樂等生活服務業發展,反過來促進了這些行業就業增長,而移動互聯和高鐵等基建則加速了這一進程。

沒有移動互聯和高鐵基建,淄博燒烤不可能火遍全網,而這恰恰就是我國打造內循環為主的發展新格局希望看到的微觀場景。近年來,我們在加速建設一張無形(互聯網、統一市場體系)加有形(高鐵、充電樁)的大網,將腹地廣、潛力大、韌性足的消費市場優勢發揮到極致。

每個人都可以很便利、低成本地分享到全國不同地域獨特的旅游、文化、餐飲等,就像淄博燒烤一樣。若各消費行業能像淄博燒烤一樣,打造本地特色的消費、服務行業,吸引外來人群,提供踏實真誠的產品和服務,底層居民的就業會最大程度得到保障,也能進一步釋放本地城鎮化潛力。3000元左右的可支配收入不僅能得到保持,還可能會上一個臺階。

內生動力就會修復!

04

據報道,與淄博燒烤一齊火出圈的還有淄博的商品房市場。易居研究院對全國50個重點城市1-4月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進行了同比增速的高低排序,表現較好的5個城市分別為長春、杭州、南寧、淄博和惠州,同比增速均超過50%。三四線城市中,淄博樓市表現最好。

表?1-4月50城新建商品住宅年初累計成交面積同比增速預測值排序

當然,樓市的這種“熱”與外來游客關系不大,與燒烤本身也不搭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據報道,有兩個原因:

一是,旅游和餐飲帶動上下游服務消費,這是就業的莫大利好,居民收入預期好轉了;

二是,有收入、有就業,居民對城市未來有信心了,也包括住房消費。

近期,我到很多地方調研樓市。業內普遍反映,樓市低迷,主要原因是信心不足。怎么提振信心呢?還像過去那樣,刺激樓市,帶動房價上漲預期嗎?絕對不是。很簡單,百姓有穩定的就業和收入,對當下的生活感到滿意,臉上洋溢著樂呵的表情,這就是最大的信心。

不管是淄博也好,還是深圳也罷,當下樓市的結構性問題,都是很類似的,即“三分法”式的分化:

享受過高速發展紅利的少數高收入人群,戶均至少擁有2套房,他們也不想再買房了;

中產階層,主要的集中在機關、國企、事業單位的普通員工,最大特征是繳納“五險一金”。這個群體也基本都有房了,部分人群在上一波樓市火爆時換了房,剩下的也換不起了。

規模數以5-6億計、收入在3000元左右的龐大群體,他們是每一個城市的主體人群。但是,他們買不起房,或住在沒有經濟價值的破舊小區中。能否讓這部分人群消費得起商品房、融入主流市場經濟,分享城市化紅利,這是地產能否平穩發展的關鍵。

樓市內生動力不足,根源就在于,規模數以5-6億計、收入在3000元左右的龐大群體,被拋出了商品房市場。近期,淄博房地產企穩,詮釋了如何打造樓市的內生動力,也詮釋了什么是地產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什么是房地產的新模式?即城鎮化、產業、就業和房地產協同發展。

也就是,燒烤等消費服務業繁榮了,廣大普通百姓的就業和收入穩定了、增長了,居民消費就會朝著更高層級的方向升級,住房消費就會繁榮。同時,這還會吸引更多的居民進入城市,特別是下轄縣鄉鎮村的居民、村民。人口集聚創造需求、創造就業,也創造房地產的持續動力。

不管是全國來看,還是類似淄博、深圳這樣的城市,房子總量都過剩了。但是,到淄博這樣的工業化城市調研,發現到處都是老房子,很多房屋的功能還停留在90年代,真正意義上的物業覆蓋率很低,居民區水電管氣路老化、缺失嚴重,多數小區沒有社區服務的理念。

國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無以倫比,不管是深圳創業的年輕人,還是淄博老舊小區的居民,都想住上好房子。只要就業和收入預期好,對未來比較樂觀、有信心,追求美好的訴求一定會釋放出來。收入在3000元左右的龐大群體,能否進入商品房市場,是樓市穩定的唯一路徑。

政策姿態也很明顯。近期政治局會議,把“質的有效提升”放在“量的合理增長”前面,顯然就是要保持促進轉型、“不刺激”的定力。由此,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房地產“量價”長周期內實現無痛地軟著陸,適配收入在3000元左右的龐大群體,這是必然的結局。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