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家長,這6所中學今年交付!涉及福田、羅湖、鹽田、坪山…

近日,深圳市工務署發布了由其組織建設的6所中學項目的最新情況。學校涉及福田、羅湖、鹽田、坪山等片區。

據了解,6所中學正在穩步推進中,預計今年內全部交付,將給師生帶來更舒適、更人性化的學習生活體驗。

01

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初中部

位于羅湖區沿河北路側,臨近寧水花園、東深小區、東深供水公司等。

占地面積:約23165平方米

總建筑面積:約71940平方米

學位數:新增48班/2400個

建設內容:新建校區,包括教學樓、綜合樓、宿舍等。

設計亮點

◆項目用地緊張,布局上因地制宜,有效地呼應周邊環境,注重整體性、協調性,空間向上及向下進行有效拓展及突破。校園整體高低錯落,天際輪廓線豐富,逐級退臺,在減緩對周邊及校園內部空間壓力的同時,提供更多的屋頂休閑觀景平臺,體現豐富的空間維度及多層次性。

◆校園設計始終貫穿綠色建筑和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按照深圳市綠色建筑國家二星級標準建設,通過設置綠色屋頂、透水地面、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統等充分體現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要求。

02

深圳市第十三高級中學

地址位于寶安區燕羅街道燕川社區,南鄰廣田路,北接大華路。

占地面積:約87091平方米

總建筑面積:約110000平方米

學位數:新增60班/3000個

建設內容:新建校區,包括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多功能廳、體院館、師生宿舍、地下車庫及設備房等。

設計亮點

◆項目設計在遵循教學樓常規布局的基礎之外,依據地勢構建了環境優美、錯落有致的學習生活空間,為兩點一線的生活增加更多學習交往空間,使得寄宿制學校不再是封閉的功能堡壘,而是包容、開放、交融、共享的多元空間。

◆項目外立面采用以陶磚幕墻+清水混凝土為主的設計,體育館采用大跨度鋼結構屋蓋體系,通過37米大跨度無柱設計,極限增加使用空間及便利性,為各項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教學樓、圖書館、體育館等通過風雨連廊形成整體,延展學習與生活的邊際,將二者有機結合。

03

深圳市第十四高級中學

地址:位于坪山區坑梓街道秀沙路北側。

占地面積:約66000平方米

總建筑面積:約110000平方米

學位數:新增60班/3000個學位

建設內容:新建校區,包括教學樓、學生宿舍樓、教職工宿舍樓(含食堂)、綜合樓(含體育館、圖書館、劇場、游泳池)等。

設計亮點

◆項目整體南北呼應,將學校南北入口打造成一條中軸線,結合景觀、外部河流形成基礎格局,對傳統教學空間進行“重構”,為適應新的教育理念提供物理空間,創造一個獨特的巨型形態、具有標識形象的“校城”。

◆學校整體構架分為:五區、三軸、十二空間。五區為運動區、入口區、教學區、公共區、宿舍區;三軸為一條南北景觀主軸線、兩條西景觀輔軸線連接教學區、公共區和運動區;十二空間為分布在五個區的十二個景觀空間,空間尺度不一,功能各異,構成戶外活動的空間系列。

04

深圳實驗學校初中部

地址:福田區百花七路2號。

總建筑面積:約60000平方米

學位數:按36班規模重建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辦公綜合樓、教學綜合樓、地下綜合功能場館、游泳池、籃球場、風雨操場及配套用房等。

設計亮點

◆本項目的校園餐廳可容納900人同時進餐,報告廳可容納千人,圖書館可藏書7萬本。項目以“駐園”的理念,將低密度、舒適的建筑在場地中呈現。建筑在場地漂浮,綠植在屋面生長,陽光灑滿校園。學校將成為一個公園般的城市“綠肺”,讓孩子們也能在“公園”中愜意地學習和生活。

◆項目提出雙首層多層次空間概念,通過對校園內地形和空間的重新塑造,營造層次豐富的校園微環境,為老師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活動空間。建筑以流動的形式,隨著周邊關系,在場地內自然的扭轉折動,整個建筑就像一個漂浮在公園當中的精靈。

05

深圳中學初中部

地址:位于羅湖區貝麗南路與田貝三路交匯處。

總建筑面積:約64340.64平方米

學位數:原有42班/2100個學位,新增至48班/2400個學位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包含4棟建筑,新建教學樓、新建綜合樓、風雨操場為新建建筑,現狀綜合樓為改造建筑。

設計亮點

◆項目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使用體驗,設計共享中庭、室內跑道、風雨操場等建筑,在風雨天氣情況下,也能保障校園教學及學生活動。退臺的設計讓每個樓層的學生都擁有方便的活動空間。每一棟建筑都配備了充足的架空空間以及屋頂平臺系統,擴大學生的活動范圍,共享中庭形成趣味性復合空間,滿足多樓層學生的活動需求。

◆項目采用具有校園歷史符號和記憶的代表性建筑材料——紅磚,并從深圳中學的校徽中汲取元素,形成獨特的立面形式,傳承深中精神。

06

深圳外國語學校高中部

地址位于鹽田區鹽田路1號。

總建筑面積:約3.8萬平方米

學位數:不增加學位。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教室、辦公室、圖書館、報告廳和餐廳等。

設計亮點

◆本項目建設地塊整體呈“西高東低”的三角地形現狀,東西高差約18米。為充分尊重現狀自然條件,項目依山就勢進行規劃設計,建筑與場地融為一體,延續原校園風格,形成多首層設計,通過連橋與校園原有建筑連接,形成有機整體。

◆為盡可能保護山水地貌,項目利用屋頂斜坡綠化的層層遞進,將視線引入到梧桐山形成一條活力主軸,與原校區內求知橋連通形成文化軸。項目通過庭院綠化、屋頂綠化、架空層綠化營造出綠色自然的垂直生態校園;通過穿插、錯動等空間的處理,營造多樣化的公共活動平臺,最終形成層次豐富的建筑。

【教育大件事】?所屬房網/咚咚找房平臺 資訊中心團隊原創號,轉載文章請注明來源,轉公眾號請與我們取得聯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圖片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