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醒醒!別讓人和錢跑了!

來源:洪波大視野

最近出現的一些趨勢,值得大家警惕了。

越來越多的信號表明,二線城市的機會正在增多。

人口、資金,好像都在逃離一線城市,往二線城市跑。

疫情形勢,樓市政策變化,都在加速這個趨勢!

一線城市的朋友們,不要再沉浸在自我滿足的幻覺里,

可能稍微不注意,就被時代拋棄了。

一線城市,該醒醒了!

一線城市人口吸引力下降,

被二線城市碾壓!

關于人口的流動趨勢,大家肯定都看到了。

這段時間以來,很多人都在討論。

二線城市說,這局,我們穩贏;

一線城市的人有點生氣,但也只能不太好意思地回一句,

不算數,這只是意外,看我下一局扳回來。

別不服,還是用數據說話。

一線城市里,人口秘密最后揭曉的是深圳,2021年僅僅增加4.78萬人,竟然創下新低。

過去十年的人口增長冠軍,平均每年增加70萬人,現在卻戛然而止,突然失速,連前20名都進不去了!

大灣區另一個一線城市廣州,過去十年的人口增長亞軍,2021年也是只增長了7萬人。

廣深雙子星,紛紛失去人口吸引力了嗎?

北京、上海人口增速就更慢了,上海增量為1.07萬人,北京比上一年還減少了0.4萬人,幾乎是停滯狀態。

北上廣深這四座一線城市,加起來才增加了12.48萬人!

一線城市人口吸引力的榮光,已然不再。

對比之下,二線城市的確要亮眼得多,甚至可以說是碾壓性優勢。

武漢,一年時間暴增120萬人,位列全國第一!(當然,武漢人口增幅如此之高,與2020年疫情期間人口流失,2021年人口又回流有關。)

成都,繼續虹吸人口,猛增24.5萬人;

杭州,保持人口優勢,增加23.9萬人;

西安、南昌、長沙、青島、寧波、鄭州和貴陽等二線城市,人口增量都在10萬人以上!

一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是和城市本身的經濟發展前景相關的。哪里有更好的就業機會,有更高的收入預期,人口自然就會流向這里。

當然,你可能會說,一線城市的落戶門檻太高了,特別是京滬,限制了人口流入。

這確實沒錯。

但是廣深人口增幅的突然失速,這種變化,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為什么會有這種逆轉性的變化?

首先,疫情之下,大家收入不穩定,而一線城市的房價高、生活成本高,會加劇這種對未來的恐慌,

很多行業受影響都比較大,有人被“優化”,有人被“畢業”,裁員、收縮等現象常常發生,

而二線城市,或者是老家的城市,生活成本是更低的,就算手里錢不多也不用太過擔心,大家選擇了壓力更小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一線城市在突飛猛進了數年之后,已經逐漸進入平穩發展期,部分二線城市則迎來加速擴張期。

而疫情,只是加速了這個趨勢的發生。

正在影響資金流向!

人口流入減少,帶過來的資金,自然也在減少。

就算人口過來了,城市還在阻礙資金過來,在這里看不到機會,時間久了人也會跑的。

就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大學生在深圳讀書,家長想要為孩子在深圳買房,是沒有機會的,完全搞不到房票。

現在,全國多地都在大幅放松樓市政策,而一線城市巋然不動,一點動作也沒有。

再看看二線城市,像是長三角的南京、蘇州,動作頻頻,限購也放松了很多,已經吸引著很多資金流入了。

還有很多人,蠢蠢欲動,準備著殺進去。

畢竟長三角的核心城市,資產價值是比較確定的,送了房票怎能不要?

你大灣區盡管端著,最好限制地死死的,把資金都擠到這邊才好呢。

再看人口增長迅猛的成都,最近已經悄悄放開了指導價。

不但有板塊可以顯示成交價,也也可以看到業主報價,還有消息說部分銀行已經可以不按照指導價貸款。

這位深圳的好學生,已經不學深圳這個老師了。

深圳,要不要反過來學一下?

更有意思的是,深圳曾經學習過的“調控好榜樣”——長沙,也已經變相放松限購了。

業主把手里的房子租賃出去,就不算占用名額了,可以繼續買。

好你個濃眉大眼的,竟然也放松調控了。

長沙:別瞎說,我沒有。

租出去的房子,要簽10年的合同,有效抑制了炒房,又增多了市場上的可租房源;同時,又可以刺激大家去買房子,對于去庫存、帶動樓市活躍,都有好處。

不得不說,長沙這招確實聰明。

一時間,對于過去對長沙房子不看好的人,也開始關注長沙,看看有沒有什么機會。

這種不同級別城市間,樓市政策的落差,正在影響著資金走向。

一線城市嚴格的限購政策再不調整,資金就加速跑向二線城市了!

土拍市場加速分化!

最熱的是杭州,不是深圳

再來看一個很重要的角度:土拍。

在今年第一輪集中供地中,哪個城市的土拍最火?

深圳熱度是比較高的,所有地塊全部成功出讓。

但我認為,土拍熱度最高的并不是深圳,而是杭州。

首先,杭州一下子推了60塊地,成功出讓了59宗地,只流拍了一宗地,其中23宗封頂進入一次報價環節,封頂率達到39%,攬金827億。

是目前第一輪土拍收入最高的城市,領先第二名北京347億。

更重要的是,杭州土拍民企參與度比較高,不像其他很多城市靠國家隊托底。

59宗地塊中,國企競得35宗,民企競得24宗,簡直就是平分秋色,走出了獨立行情!

本土民營房企濱江集團,一家拿地金額就高達184億,和深圳首次土拍全部金額差不多。

拉一線城市廣州來做對比,推18宗地塊,成交17宗,其中15宗都是以底價成交,基本上都是國家隊包攬,熱度遜色不少。

杭州敢于推這么多地,又能賣得上價格,偏偏又能賣得出去,不得不說還是很牛的。

在這種行情下,房企也敢拿著真金白銀砸,可見他們對于杭州的信心也很足!

這和政府的調整是有關系的。杭州此次土拍,給開發商預留的利潤相對豐厚。

據相關專家測算,此次的地塊普遍起價利潤率能夠基本在11%以上,即使達到中止價,也有7%左右。

你還記不記得,去年濱江集團老板還說過,努力做到1%-2%的凈利潤水平。

現在已經來了個大轉彎,實實在在地給房企讓利了。

還有更重要的,擋不住的城運。

杭州本來今年就開亞運會了,這對于城市來說是很大的利好,多賣地,多搞建設,才能把盛會辦好。

土地價格高了,土地財政收入更多;土地財政收入多了,將城市的各種配套做好,吸引更多人口和企業流入,反過來再推高土地價格,這是杭州正在干的事。

也是過去這些年,一線城市已經做過的事。

90年代分稅制改革以后,土地財政便一直以來都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單是土地轉讓收入,就占到了地方公共預算收入的50-60%,來支撐著各種支出款項。

國有土地轉讓收入占地方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

要是再加上和土地直接相關的稅收(比如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和契稅),以及和房地產開發和建筑企業有關的稅收(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土地財政的總收入,占到了地方收入的89%!

所以,土拍很重要,土地財政很重要。

城市有錢了,才有能力推動各種建設發展,影響城市的未來。

那些土拍熱度不高的、大量流拍的城市,未來發展也不太值得看好。

就在2022年,一線城市的土拍熱度,已經被杭州超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

因為這種地方財政模式,短期內是改變不了的,如此巨額的資金沒有其他稅收可以替代。

從人口增速、樓市政策、土拍市場等方面來看,一線城市的優勢正在削弱,而部分二線城市正在沖殺出來!

一線城市再不做什么動作,在未來,可能更多機會就屬于強二線城市了......

關鍵詞: 一線城市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