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企業紓困解難,深圳這樣做

當前因為疫情,深圳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一定影響,尤其是位于產業鏈末端、綜合實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普遍存在著嚴峻的挑戰,比如出現資金鏈緊張、市場流失、經營不善等問題。

對此,深圳各部門有哪些紓困幫扶的舉措,幫助企業應對疫情,提振市場信心?

“組合式”服務為企業紓困解難

在緩解企業納稅壓力方面,深圳稅務部門通過減稅降費、緩稅緩費、銀稅互動等手段,采取組合式服務,給企業紓困解難。深圳凱達森貿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建材五金材料銷售。

受疫情影響,該企業在日常經營中經常遇到工地停工、上游企業欠款等問題,造成資金鏈緊張。為此,稅務部門通過分門別類梳理,建立臺賬,對符合政策的企業做到精細服務、精準輔導,通過“云平臺”精準推送,擴大政策宣傳輔導覆蓋面,推動政策落實落地。

“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發布后,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對政策分行業分類別進行梳理,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對納稅人歷史申報數據進行分析。”福田區稅務局稅政科科長殷豪介紹,針對因疫情被管控、封控的企業,會梳理出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對應政策,并安排專人對其進行輔導,讓企業能充分享受到政策優惠。

“這讓我們有信心度過疫情,更好地生存發展”,深圳凱達森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何若凱說,轄區稅務部門主動聯系他們講解政策要點,政策提供的優惠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

2021年,深圳為各類企業累計新增減稅降費655.54億元。其中,四季度為全市超7萬戶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辦理階段性緩繳稅費67億元。深圳大學財政稅收研究所副所長陳志剛表示,減稅和退稅并舉尤其是留抵稅退政策,可以使資金直達企業,這有助于為企業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支持。

如何用好銀稅互動?對此,稅務部門將企業“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有效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增強銀行放貸信心。2021年,深圳市稅務局與39家銀行簽訂合作協議,依托“銀稅互動”平臺累計向銀行推送數據45.84萬戶次,發放貸款31.57萬筆,貸款發放金額739.31億元,同比增長45.09%。

福田發布“十條”政策

減輕企業發展壓力

近期,為減輕企業疫情期間的發展壓力,福田區推出《支持企業同心抗疫“十條”政策》(以下稱“十條”政策),共10條19項,從“降租減租、穩企復產、貸款貼息、安心保險、社保補貼、穩崗支持”等10個方面,聚焦企業核心問題。

作為深圳的商貿中心,福田區集聚著全市最密集的商貿服務業企業。這其中,文化旅游企業、餐飲行業當下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位于福田CBD中心區的香格里拉酒店擁有600多名員工,自疫情發生以來,酒店入住由以前的90%降到了目前不足10%。

相關負責人表示,酒店固定的支出和運營費用成本比較高,還會消耗大量的防疫物資,“十條”政策中對防護物資的補貼以及穩企支持等,對酒店的正常運轉起到了很大幫助。3月12日凌晨起,深圳“10+1”區所有餐飲暫停堂食,“十條”政策的推出,將精準地針對企業所面臨的共性痛點,提供一定支持。

百勝餐飲(深圳)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炳東說,在租金減免、員工的穩崗就業等方面,政府都已經考慮到了,“我覺得這個非常好,也增強了我們企業抗擊、戰勝疫情的信心。”為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十條”政策,并辦理對應申請業務,相關部門在福田企業智能系統平臺上開辟了專欄,設置了項目申報、政策導航、視頻輔導等板塊。

開展公益職業技能培訓?

幫助企業穩崗留工

在“用工服務”“技能培訓”方面,深圳運用大數據加強人崗信息精準匹配,密集開展專場招聘活動,促進供需兩側高效對接。

截至3月8日,全市累計舉辦線上招聘活動90余場次,發布崗位數7.2萬個,努力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此外,為減輕企業培訓成本,深圳大力開展公益性“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優質培訓資源為支撐,幫助企業穩崗留工和提升市民學習、工作技能。

3月初,在深圳市人社局牽頭下,各區公益培訓課程陸續上線,共提供6500門合計25萬分鐘的技能課程“大禮包”,在疫情期間供廣大職工免費學習。

截至3月8日,全市約60萬人次參與線上免費培訓。據介紹,所有線上課程均由相關領域專家名師授課,涵蓋粵菜廚藝、家政服務、數字技能、工業設計、機械加工等多個領域。

除培訓課程外,網站還設置了政策資訊、招聘專區等功能。山克新能源科技是一家從事不間斷電源的工程公司,該公司建立了以培訓為導向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定期組織員工通過人社局公益培訓平臺開展培訓。相關負責人認為,線上公益培訓在建設人才隊伍,提高員工業務素養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企業可以更好地發展。

內容來源: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