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次調控政策!底部來了?

來源:洪波大視野

2022年1月是2021年來房地產累計調控次數最多的一個月份。

信貸政策趨穩、“三道紅線”放寬,公積金政策也寬松下來,附帶著人才補貼、購房補貼……

大灣區這邊,廣州、東莞、惠州及大亞灣等城市地區的救市政策也在開年后紛至沓來。

不少人開始預測風向要變,市場底部正在浮現。

難道這就到時間抄底了?

止跌走穩,修復ing

維穩救市并不等于沖漲

延續去年四季度的政策方向,光是今年一月,從中央到地方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就高達66次。

以往對于樓市只字不提的發改委,在過年前罕見地發布了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的通知。

其中第八條促進房地產交易的內容,首次對房地產業提出了“良性循環”的說法。

這第一炮一打響,各城市紛紛立馬呼應起來,趁著過年推行各種住房促銷政策。

南京是“春節不打烊”鼓勵房企推出大禮包促銷;上海“三價就低”調高核稅價,變相降低二手房首付門檻;安徽提出降低首付比例……

年后一復工各城市更是起勁,東莞取消“莞e認購”新房認購登記頁面的房源登記人數顯示,避免樓市數據裸奔;廣州新盤批售備案價高達14萬/㎡,遠超去年最高10萬/㎡;

惠州房貸利率下調,全面重回“5字頭”,最高降低200個基點;大亞灣團購打折+人才補貼+降契稅,甚至將停車位去庫存也打包在列,力度堪比房產pdd;

深圳也不再緊捂“錢袋子”,主流房貸利率首套4.9%,二套5.2%,對比去年年底出現明顯下降。

一如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所說:“堅持“房住不炒” 促進房地產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調控不僅意味著樓市不會暴跌,也意味著近期不可能暴漲。

維穩是要保護房地產市場和整體經濟可持續發展,旨在讓有住房剛需的人安心買房,即使波動也會被控制在極小幅內,投資客得學習觀望一陣了呀。

那些一復工就呼吁各位是時候抄底的,是想讓人多交點利息當學費呢?

別說房地產這么大的市場風云變幻,就是買股票也不建議人一橫盤就入手啊,反反復復地鈍刀割肉不難受?

至于關于底部的探究,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在去年11月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37期)提到過,

房企呈現的“異常”消極行為并非一個線性往下的過程,如果按歷史規律來看,每當房地產投資,也就是藍色線所表征的房地產當月投資增速出現為負或者零的時候,大概率紅色線按揭貸款同比增速可能會上升。因此,也許目前這種邊際上的微調預調,逆周期也在發力。

房地產投資真正要穩住也許要等到二季度左右。

保持關注,蓄勢蓄力

話說回來,剛需房當然是得買的,但投資的話眼光就得放長不是,去年才定了“穩”的基調,今年大概率也就是橫著走的,頂多小幅波動。

政策設計過程中還得回歸供給需求的經濟規律,要抑制房價,就要增加供給,減少投機需求,供給和需求同步減少是不行的。未來房地產政策及其他政策也一樣要敬畏規律、敬畏市場,尊重市場供需的規律,把房地產引導到更合理的一個區間,才可能生機蓬勃。

那么投資的目光要看什么呢?

一看城市,二再看房市。

前兩天的文章提到過近十年來成都和深圳房價的漲幅比,人家說雞頭不如鳳尾,也就是這個意思了。

當然要評估現實情況來購房,二線城市及政策蓬勃的三四線也是不錯的,既滿足生活氣也抗跌。

其實很簡單,這些年政策不僅給房價走勢定了大方向,也給國民對各級城市的定居意愿定了大方向。

這么說吧,環境塑造人,這是咱中學課本里就講過的。

看看除了堅守家鄉的,其他人都去了/想去什么地方,就知道國家對哪塊地特上心。自然未來估值也不會差,最少不至于貶值的。

你比如說我一在深發展的新疆朋友,前些年總想著掙夠錢回老家在天山腳下快意瀟灑,不想習慣城市生活后權衡之下選擇了定居成都。問他是成都更宜居嗎,答曰單純是買不起深圳的房(lll¬ω¬)

再看身邊其他早年在深圳上了車的,要么在收租養房順手輕輕松松上個班,要么已經組建起家庭過上了幸福的小日子,確實一幅幅安居樂業的景象。

所以說啊,房子買在哪里,不僅是工作在哪未來在哪發展的問題,更是生活在哪人心在哪的事兒。住在一個增值向上的環境里,人就積極安定。個么房子有了,對城市的歸屬感自然也就來了。

畢竟古話說得好,此心安處是吾鄉。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