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更替,華章日新,告別奮發有為的牛年,迎來充滿希望的虎年。2月6日,高標準建設江北新區和自貿試驗區動員會議召開,作為江北新區的新春第一會,為過去的一年收官總結,為全新的征程領航定向。
2021年,在江北“新主城”的全面建設中,新區的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答卷——
一年來,江北新區迎難而上、加壓奮進,主要經濟指標持續領跑。2021年,新區直管區GDP達2561.7億元,同比增長超14%,增速領跑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5.3億元,同比增長14.4%;規上工業總產值4013億元,同比增長20.7%……
一年來,江北新區勇于探索、積極創新,營商環境向優向好。2021年,新區發布《南京江北新區(南京自貿片區)優化營商環境政策30條(2021年)》,全方位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包括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業一證”審批模式;建設全國首個法治園區等,多措并舉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務水平最優、運營成本最低”的國家級新區和自貿片區。
經濟發展加速跑,“增長極”激發新活力
經濟發展是區域發展的基石。2021年,江北新區經濟發展工作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聚力聚焦“兩城一中心”主導產業,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區域“增長極”作用凸顯。
穩中求進
春節剛過,國藥控股江蘇有限公司總部及省級物流中心項目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這座占地6萬平方米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將在3月份正式投用,一期項目產值預計達120億元。
去年11月,世和基因喬遷新大樓,作為南京市重大產業項目,新大樓將以世和基因總部和研發生產基地的身份,承載世和基因15萬例檢測量的年生產規模及樣本檢測量。
還有南京藥石創新藥物研發及中試生產基地、先進制造龍頭項目蘇美達智能機器人、國際健康城科技創新中心等,這些重大項目的竣工投產,將給新區帶來產值、稅收、就業的三重效益。
一個重大項目就是一個經濟增長點,2021年,江北新區牢牢牽住重大項目這個“牛鼻子”,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400個,投資總額超2600億元,其中百億元以上項目3個。新引進星思半導體、雅創醫藥等一批領軍企業;落地中寰衛星、航天科工等一批總部企業。
創新驅動
創新,是江北新區與生俱來的基因。在新區的經濟發展工作中,創新無處不在。
2021年,新區招商工作創新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各方協作,高效運作的高質量招商體系。
通過優化招商機制,突出目標導向,明確各平臺、街道主導產業招商方向及產業目錄,提高產業標識度和招商吸引力,避免出現招商同質化競爭;通過豐富招商形式,充分發揮本地骨干企業、外來投資企業的資源和積極性,以商招商,用實例現身說法,吸引外來企業入駐新區。
2021年,新區商務工作謀創新尋突破,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引資效能持續攀升,探索《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暫行辦法》,會同新區財政局推進大鉦資本QFLP項目落地,成為南京市首批設立的QFLP基金之一;深化改革創新,打造服貿高地,“打造知識產權交易融資服務運營平臺”服務貿易創新案例,入選國務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
此外,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一期投入使用,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江北創新中心、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創新中心等平臺揭牌;創新成果持續落地,累計備案市級新研機構87家,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占全市近1/5,芯馳半導體、世和基因、藥捷安康入選2021全球獨角獸榜單,數量占全市1/3;創新人才加速聚集,4位新研機構領軍人新增入選兩院院士榜單……這些創新要素的集聚,為新區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強鏈補鏈
承擔著國家級新區的使命,江北新區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圍繞“兩城一中心”主導產業的強鏈補鏈,在2021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去年11月,南京基因與細胞實驗室在江北新區正式投用,該實驗室是集全產業鏈服務體系、關鍵共性技術平臺、開放成果轉化中心、頂尖人才集聚高地為一體的開放式科技平臺。以基因與細胞實驗室為支撐,一個產業生態圈正在江北新區加速形成。
目前,新區生命健康產業聚焦基因測序、精準醫療、創新藥物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等方向,集聚企業超1000家,2021年全產業鏈收入超1300億元,同比增長30%,“基因之城”集聚壯大。中科麒麟刀首臺超精放射治療設備成功下線,藥捷安康、藥石科技等一批優質企業獲得重大技術突破,生物醫藥領域匯聚上市企業7家、中國醫藥百強企業5家。
集成電路產業聚焦IC設計、EDA等核心領域,集聚上下游企業超600家,形成涵蓋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終端制造等完整產業鏈,2021年全產業鏈收入超750億元,同比增長55%,“芯片之城”動力強勁。集中力量實現EDA工具國產化,引進芯華章、芯行紀、華大九天等EDA行業龍頭企業;江蘇鯤鵬&歐拉生態創新中心正式揭牌,南京昇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投運。
由于集成電路、生命健康都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江北新區還聚力打造長三角“新金融中心”,目前已集聚各類金融機構近1100家,認繳規模近5000億元。
營商環境節節高,“新主城”釋放強引力
經濟發展的加速跑,離不開一流營商環境的“保駕護航”。一直以來,江北新區以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務水平最優、運營成本最低”的國家級新區和自貿區為目標,對標國際一流、堅持創新突破,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引進孵化創新型企業數和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均突破1000家;引進諾獎獲得者3名、中外院士78名,科技頂尖專家、創新型企業家、高層次人才數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企業和人才的加速集聚,印證了江北新區營商環境的“吸引力”。
服務企業
去年2月,南京牙博士醫院工作人員拿到了全國首張民營醫院《行業綜合執業證》。過去,企業開辦深受多頭審批、多重申報、多次核查等問題的困擾,“一業一證”改革通過業務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等手段,大幅提升企業開辦速度及便利度。
去年10月,“華泰—江北揚子1期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深交所掛牌敲鐘,155項授權專利“打包上市”,可為江北新區19家科技型企業融資1億元。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方式,真正解決了企業融資的痛點和堵點。
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要聚企業、聚人心。
去年,《江北新區(南京自貿片區)優化營商環境政策30條(2021年)》正式發布,包括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構建精準監管體系、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擴大市場開放透明度、促進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國際化法律服務等六個部分,覆蓋了營商環境優化的方方面面,政務服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法治服務等都不乏創新亮點。
其中,既有“證照分離”在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方面的持續推進,也有醫藥研發試劑與樣本通關便利化試點等投資貿易便利化舉措。此外,新區不斷強化法治營商環境建設,建設全國首個法治園區,成立江蘇首個自貿試驗區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服務保障新區高質量發展。
一系列高能的政策和創新的服務,體現了江北新區的速度和力度,彰顯了江北新區的溫度。隨著《營商環境政策30條》的落地,“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江北新區營商“軟環境”的優化,也將變現為更多的發展“硬實力”。
服務人才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好不好,最直觀的體現,是看人才和項目愿不愿意來。在金寧匯科技有限公司CEO石寧眼中,江北新區正是理想中的創業熱土。
“當初,有不少地方都曾邀請我們去落戶,但我們最后選擇了江北新區。”石寧介紹,公司剛落戶時,團隊只有5個人,在此后的發展過程中,江北新區給予了大力扶持,助推企業走上正軌,目前團隊已有近200人。
如今,在新區發展的很多企業家,都有著和石寧一樣的感觸,“在新區就業創業,不僅扶上馬,還會送一程。”
2021年,江北新區在原有的基礎上,對人才的政策和服務再度升級。一方面,構建更加精準、更具新區特色的“穩就業”“促創業”政策體系,出臺《紫金山英才?江北計劃十策》《高層次人才獎補實施辦法》;另一方面,打通青年人才發展通道,成功舉辦江北新區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創業學生提供免費辦公場地或給予每年最高3萬元的場地租金補貼。
引育海外人才和項目,江北新區更加不遺余力。成立“國際人才服務中心”,實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居留許可一站式辦理,建設以“基因、芯片、新金融”為重點產業方向的全球科技人才數據庫,構建高效便捷的國際人才服務新模式;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打破國界分割和創新資源流動障礙,引進大量高端人才、創新資源、產業項目和金融資源。
今年1月,在“質領長江創見未來”2022江北新區城市發展高峰論壇上,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總結了新區發展的潛力和引力——江北新區創新生態“高端富集、充分涌動”,是成就夢想的“好地方”;主導產業“大幅躍升、實現跨越”,是落子布局的“好地方”;營商環境“對標國際、服務最優”,是創業創富的“好地方”;城建突出“產城融合、環境秀美”,是宜居宜業的“好地方”。羅群用“四個好地方”向海內外的人才發出誠摯邀請,參與并見證“新主城新未來”的建設。(丁娜 尹晗葦)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 去年南京江北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5.3億元 同比增長14.4%2022-02-15
- 南京江寧開發區簽約開工項目總投資超300億元 力拼“開門紅”2022-02-15
- 新西蘭宣布邊境逐步開放計劃 入境簽證將全面恢復正常2022-02-15
- 消失手機品牌陸續回歸 紛紛爭奪高端市場份額2022-02-15
- 真實成交丨香蜜湖單價相差最多超10萬/㎡?!2022-02-15
- 永州市開展為期一年的“鏡鑒”以案促改專項行動2022-02-15
- 五烈鎮掀起節后河道整治新高潮2022-02-15
- 三峽壩上船舶過閘計劃編制確認線上移2022-02-15
- 揚州社區居民巧做“冰墩墩”湯圓,喜迎元宵節2022-02-15
- “鹽”陣以待,開學季我們全力以“護”!2022-02-15
- 福田區公園數升至135座2022-02-15
- 務實收心 聚力前行2022-02-15
- 深圳樓市迎來歷史性探底,說明了什么?房中協大咖16日解讀2022-02-15
- 岳陽:經偵宣傳“進萬家”,守護市民“錢袋子”2022-02-15
- 元宵佳節萬物新“聲”!2022畢磊攜“未來之星”新春音樂會在長沙舉行2022-02-15
- 視頻|長沙上演老街歡樂秀2022-02-15
- 宿遷召開在宿掛職干部新春座談會2022-02-15
- 援疆風景線丨“看到菜農的笑容,我們很高興”2022-02-15
- 把牢進口物品進廠“小門”杭州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2022-02-15
- 猜燈謎,扭秧歌,歡歡喜喜鬧元宵2022-02-14
- 孝義市政府召開城排渠治理部署推進會2022-02-14
- 愛在防疫進行時2022-02-14
- 南鐵:開足馬力運輸化肥 助力春耕備耕2022-02-14
- 佛山禪城:開學首日,“警家校”護暢又護安2022-02-14
- 懸賞!賞金7.5萬2022-02-14
- 普陀區市場監管局組織學習《食品生產經營監督檢查管理辦法》2022-02-14
- 補助標準最高2萬元/人!海南繼續推進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與診治項目2022-02-14
- 軌交11號線安亭站可乘坐接駁公交!本市至蘇州毗鄰公交跨境經營等客運業務暫停2022-02-14
- 長沙開學首日 公安投入四千警力保駕護航2022-02-14
- 長沙,活色生香鬧元宵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