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正德系電車還得靠中國,教大眾造電車的,為什么是小鵬?

7 月 26 日晚,大眾汽車集團官宣了與小鵬汽車的合作,雙方亦達成技術框架協議。后續將共同開發兩款專注于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并計劃在 2026 年上市。根據協議的相關條款,大眾汽車將以 7 億美元的價格入股小鵬,并持有小鵬汽車約 4.99% 的股權,獲得一個小鵬汽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何小鵬和貝瑞德合影

要知道,大眾和小鵬都是業內的佼佼者,這場 " 聯姻 " 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不妨和小編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

小鵬銷量掉隊


(資料圖)

究竟是何原因?

進入新能源時代,國內的汽車市場也是日趨 " 內卷化 ",小鵬有著怎樣經營的狀況呢?

今時不同往日,作為曾經的 " 蔚小理 " 之一,小鵬汽車有過輝煌的時刻,可如今的境地卻有些窘迫。在理想率先完成盈利的時節,小鵬不僅銷量下滑,虧損額也越來越大。2023 年上半年僅交付了 4.14 萬輛新車,年銷 20 萬輛目標也是僅僅完成了 20%。小鵬為何會掉隊,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

一是,面對國補退坡,特斯拉瘋狂降價,它不得不放低身段一同 " 梭哈 ",利潤減少了,可各項支出卻沒有削減,自然是入不敷出;二是產品力落后,曾經的明星車型小鵬 P7,憑借出色的 NGP 自動駕駛輔助和 600 公里的續航里程,受到了無數消費者追捧,可放到現在高手如云的新能源市場,極氪 001、阿維塔 11、蔚來 ET5 等車型哪一個會是 " 善茬 "。

對于如今的小鵬來講,可謂是 " 內憂外患 ",產品需要更新換代進一步促進銷量,同時又要應付日趨擴大的虧損,這如履薄冰的日子想必并不好過。

大眾 " 焦頭爛額 "

又面臨著怎樣的窘迫?

大眾作為國內汽車的 " 一哥 ",如今在新能源領域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具體的經營狀況如何呢?

汽車圈有句行話," 世界的豐田,中國的大眾 ",作為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就進軍國內的車企,大眾在 30 多年的時間里可謂是風光無兩,銷冠的地位更是無人能及。可就在 2023 年 5 月,比亞迪以 239092 臺的批發銷量,已經超越南北大眾合計 237174 臺的總銷量,銷冠也正式易主。

銷量不敵比亞迪或許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而大眾 ID 系列車型所引發的一連串 " 蝴蝶效應 ",卻是不折不扣的現實。

據悉,ID.4 在國內頗為不順,不敵國內的眾多造車新勢力,即使大幅度降價,銷量依然是不見起色,以至于形成了惡性循環。新能源車賣不動,燃油車也被其他新能源產品 " 降維打擊 ",工廠關停、裁員的事情自是見怪不怪了。

小鵬和大眾強強聯手

能為各自的發展帶來轉機嗎?

既然小鵬和大眾決定攜手,那么對方必定有自己看重的優勢,又能為各自的發展帶來什么好處呢?

對于小鵬而言,目前首要的問題是解決資金缺口,乃至于產品力不足的問題,而尋找強大的合作伙伴,不但可以解決資金方面的燃眉之急,而且能獲得喘息的時間,在調整旗下產品營銷策略的同時,也能安撫接近 " 失火的后宮 ",從而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產品研發上,進而逆轉頹勢。

小鵬選擇和大眾汽車的合作,無疑能為這一切帶來轉機,大眾汽車的財力毋庸置疑,合作研發的新產品也能起到 " 試金石 " 的作用,幫助小鵬掌握市場風向標,或許就會是小鵬的 " 救命稻草 "。

正所謂 "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即便大眾如今日薄西山,資金實力依舊十分雄厚。雖然它是燃油車時代的大眾是王者,但是在新能源時代卻成了一位青銅選手,這番落差大眾自是不會甘心,可又必須面對在新能源領域失利的事實,處境也十分尷尬。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復雜,打不過咱加入便是," 氪金 " 便是現階段最切實有效的辦法,小鵬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之一,在智能化領域和三電技術上遠超大眾,大眾想通過與其的合作進行學習,并在研發的新車型上技術實踐,從而反哺自己在新能源領域貧瘠的競爭力,扭轉品牌目前低迷的狀態。

既然雙方能夠共贏,那么合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寫在最后

30 年前,大眾帶著先進的汽車工業入駐中國,幫助國內的汽車行業蓬勃發展,誰曾想 30 年后,他卻需要依靠國內車企的技術,來提升自己新能源產品的競爭力,似乎應征了那句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亦可見創新的重要性。

你覺得,大眾和小鵬能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嗎?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