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從溫州來”,唱響“上海灘”

根據中國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戲曲劇本排演的昆劇《張協狀元》,


【資料圖】

詼諧有趣接地氣、堪稱戲曲舞臺“以家人之名”的甌劇《殺狗記》,

同樣改編自南戲四大傳奇之一的越劇《荊釵記》……

“戲從溫州來”南戲經典文化周將于8月9日至14日在宛平劇院舉行,上海也是南戲文化周全國巡演的首站。

“戲從溫州來”南戲經典文化周下月舉行 [gf]a9[/gf]王凱

南戲是百戲之祖,

南戲故里在溫州。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溫州是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最早成熟戲曲——南戲誕生地。

此次文化周將以一臺“戲從溫州來”專場開啟。

《序》《南戲故里》《四時花開》《塘河戲韻》《時代之聲》《尾聲》六個篇章匯集了甌劇、越劇、永昆、溫州鼓詞、民歌、木偶劇、少兒京劇多種藝術表演形式,讓觀眾感受溫州濃郁地方特色和悠久歷史文化。

現場演出《張協狀元·游街》片段

甌劇,又稱“溫州亂彈”,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溫州一帶的古老劇種,以“書面溫話”作為舞臺語言,已有近400年歷史。

甌劇《殺狗記》是四大南戲之一,還原了南戲的民間特性,讓觀眾置身于“荒誕喜劇”之中。

甌劇《殺狗記》

堅持“闖灘”十年的甌劇藝術研究院在上海累積近千粉絲。院長蔡曉秋感慨:“上海是甌劇的福地,我們感恩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中包容的觀眾,給予我們肯定和支持。”

甌劇《殺狗記》

同樣創排自南戲四大傳奇之一,越劇《荊釵記》講述的是南宋時期溫州狀元王十朋和青梅竹馬的錢玉蓮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

該劇目創作于宋元時期,在中國戲劇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越劇《荊釵記》

《張協狀元》收錄在明代《永樂大典》,是現存最早的南戲劇本。

永嘉昆劇團演出的改編本,保留發展了原作以人做道具、一個演員扮演多個角色的演出風格,讓人領略南戲最古老的模樣。

昆劇《張協狀元》

20世紀初,昆劇正面臨著生存困境,也正是這出骨子老戲,成就了“一部戲救活一個劇團”的傳奇。

國家級非遺昆曲代表性傳承人林媚媚說:“這部戲伴隨著我們團幾代昆曲人的成長,也讓‘永昆’能夠走向全國,甚至邁向世界。”

林媚媚 [gf]a9[/gf]王凱

據悉,南戲經典文化周由溫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上海戲劇家協會共同舉辦。

文化周期間,還將展開專家研討會等活動,深化戲曲探源工程,全方位展示千年甌越文化底蘊,進一步加強滬溫兩地的文化交流。

作者:朱淵(新民晚報·新演藝工作室)

編輯:小開 施雨

圖片:王凱攝影,其余由主辦方提供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