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2018年至2022年共受理審查起訴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209957件


(資料圖)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據中國網消息,最高檢于6月5日上午10時召開“生態檢察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新聞發布會,通報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情況,發布《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白皮書(2018-2022)》及相關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表示,五年來,全國檢察機關服務大局“強辦案”,加大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司法力度。共受理審查起訴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209957件353223人,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民事檢察案件498件、行政檢察案件62875件、公益訴訟案件394894件,辦案數量均顯著上升。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最高檢連續三年與公安部、生態環境部聯合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期間共批準逮捕涉嫌污染環境罪2250余件4210余人,起訴3068件7270人。部署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守護海洋”“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等專項監督活動,集中力量打好重點領域損害公益問題的攻堅戰、持久戰。

積極推進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最高檢聯合相關部門部署開展“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等專項行動。五年來,共辦理長江流域污染環境犯罪案件3900余件10400余人、非法捕撈水產品犯罪案件16200余件26600余人,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61600余件;黃河流域污染環境犯罪案件2900余件7800余人、非法捕撈水產品犯罪案件5000余件8100余人,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26600余件,相關違法犯罪得到明顯遏制。

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最高檢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加強調查研究,會同最高法發布《關于辦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相關犯罪定罪量刑標準,解決涉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案件的處罰規則等重大實踐爭議問題,更好實現罪責刑相適應。解釋施行后,涉相關動物案件下降70%以上。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召開之際,最高檢專題發布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指引各地辦案實踐。

積極助力礦產資源保護。最高檢聯合公安部、中國海警局部署開展打擊整治盜采海砂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保障海洋生態安全。分別專題發布依法整治非法采礦刑事典型案例4件、公益訴訟典型案例8件,有效指導案件辦理。

堅決守護農用地保護紅線。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嚴格保護耕地的重大決策部署,從嚴打擊非法占用農用地違法犯罪,深化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問題的督促整治,守護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依法保護黑土地典型案例,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

強化法律監督。五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共提前介入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1899件,立案監督10020件,撤案監督8049件,建議行政機關移送9177件,追捕2771人,追訴7130人,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11358份,糾正審判活動違法1601件,切實防止和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等問題。加強生態環境領域民事檢察監督,秉持民法典“綠色原則”,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促進生態環境領域公正司法。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