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時間丨對話中望軟件常務副總經理劉玉峰:大國重器,從“根”出發

編者按:從春天出發,廣東吹響了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在這片經濟繁榮發展的沃土上,源源不斷的頂尖人才和優勢資源聚集,優良的營商環境為創新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越來越多的廣東企業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越來越多的大國品牌走向世界?!霸僭煲粋€新廣東”,廣東企業已做足準備,更好地服務大局、應對變局、開創新局。即日起,南方網、粵學習客戶端推出由廣汽豐田賽那獨家冠名播出的《總編輯時間》欄目,第二季聚焦“大國品牌力量”,深入探訪餐飲、零售、家居、電子、會展、科技等廣東傳統優勢領域企業,挖掘品牌背后的創新故事以及價值魅力。

今年開年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東提出以“制造業當家”為高質量發展重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工業是龍頭,是脊梁,是硬支撐。實踐反復證明,產業興則百業興,工業強則經濟強。


(相關資料圖)

世界一流的先進工廠、全國領先的工業設計能力、不斷優化的產業結構……這些共同構成廣東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勇當制造業“尖子生”的最新實踐。

但鮮為大眾所知的是,在這蓬勃發展的景象背后,是工業軟件的支撐,工業越發達,工業軟件的重要性就越凸顯。走自主創新之路,掌握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工業軟件,是解決我國戰略性領域關鍵零部件制造受制于人、實現制造業向高端跨越的破局關鍵,在這條路上,發源于廣東的中望軟件,無疑是其中佼佼者。

工業軟件的研制高度依賴工業發展技術以及經驗迭代累積,沒有捷徑可走,1998年成立至今,中望軟件經歷輔助二次開發、產品自研、收購內核等多個發展階段,用自主內核筑牢企業護城河,用產品高性價比推動國產替代,成為了國產工業軟件自主創新、自主可控的一面鮮明“旗幟”。

大家或許對工業軟件感覺陌生或遙遠,其實,工業軟件已經滲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航天事業,下至智能手機、智能家電,通通都有工業軟件的影子。工業軟件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是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也是智能制造的靈魂。沒有工業軟件的支撐,就不可能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中望軟件常務副總經理劉玉峰把他們在做的事情比喻為“根”,通過工業軟件這束“根”,向上長出強大的樹干和繁茂的枝葉。這或許就是對工業軟件賦能各行各業最形象的注釋了,當然,這也是中望軟件的志向。

從國際形勢以及國家戰略層面來看,國產工業軟件迎來了更多發展機遇,把“根”扎深、扎牢,為我國邁向工業強國,鍛造大國重器輸送源源養分,是中望等一眾國產工業軟件的歷史使命。

專注、堅守、突圍

南方網:中望成立到現在已經有25年了,當時為什么選擇做工業軟件?

劉玉峰:中望選擇從事CAD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最開始是因為中望軟件的創始人杜玉林先生本科在讀計算機專業的時候,他的畢業設計就是做CAD相關的方向,畢業之后,創業方向也就選擇了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目前中望軟件聚焦在CAx的領域,C就是計算機computer,A就是AD輔助,x它可以是Ddesign,可以是Eengineering,也可以是Mmanufacture。即所謂的計算機輔助設計、仿真和制造。

南方網:中望發展到現在,有一段時間是比較艱難的,如何堅守在這個賽道,并成長為國產工業軟件的龍頭?

劉玉峰:中望軟件的發展一路都不太容易。我們經常接觸國內做工業軟件的從業者,大家一致的感受就是做工業軟件的都是有情懷的人,因為這個產業非常難。

中望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98年公司注冊成立到2010年,中望軟件一直處在二維CAD的階段,本身我們也有一款產品叫中望CAD,這款產品現在已經很成熟,銷售到了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了比較高的市場份額。

到了2010年,中望軟件全資收購美國VX軟件的知識產權和研發團隊,正式進入到三維CAD研發的第二階段。我們平常講工業軟件“卡脖子”,卡就卡在三維CAD這個點上,難度比較高,技術壁壘也很深,目前是中望研發投入最多的地方。

到了2018年之后,中望軟件開始進軍仿真分析的領域,也就是CAE的階段。這個時候,中望已經將CAD、CAE、CAM也就是CAx的各個門類工具軟件基本做齊,公司進入到“Allin one CAx”的發展階段。

南方網:和國際巨頭相比,中望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哪里?

劉玉峰:可以驕傲地說,中望目前是國內的龍頭企業,在產品核心技術、產品矩陣、研發投資,市場覆蓋上都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首先體現在技術層面上。中望擁有核心技術,渡過了從“0到1”的階段,但在軟件的健壯性、穩定性、效率等方面,目前中望和國外頂級企業還是有差別。

其次,在產品平臺的行業適應性和產業生態方面,中望和國外也有一定差距。因為國外的工業軟件比中望軟件早了五六十年,面向各個細分的產業都建立了自己的行業應用,擁有單獨的產品去服務這些行業。相比之下,中望軟件目前的行業適應性略微偏窄,用戶的數量也比別人少,獲得迭代場景的機會相對不足。

最后就是市場份額方面的差距。國外的工業軟件進入中國已經很多年,而且早期的國產競爭對手較少,國外工業軟件在市場份額中獲得了絕對的競爭優勢。

深耕行業、打磨業務場景

南方網:中望軟件的產品矩陣是怎么樣的,有哪些核心產品?

劉玉峰:中望目前已經擁有構成一個體系的四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二維CAD的產品板塊,并在此基礎上搭建了中望CAD的產品平臺,初步形成了一個小有規模的生態體系;第二個板塊是中望3D,中望3D擁有自主的引擎,擁有實體曲面復合建模技術,可以較好地滿足用戶對于三維CAD加工軟件的需求;第三個板塊是計算機仿真分析CAE,已經建立了中望自己的通用前后處理平臺、電磁仿真軟件和結構力學仿真軟件;第四個板塊是中望做了很多工業軟件教育領域的探索,針對高等院校、職業院校、K12教育,為培養工業軟件人才打下基礎,中望推出了全面的技術方案。

南方網:很多企業在講數字化轉型,您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著力?

劉玉峰:比如說一款手機,首先會通過CAD將這款物理產品做成一個數字化模型,而當我們用CAD軟件做完設計之后,就進入仿真分析的環節,通過工業軟件去分析它;到了生產制造的環節,可以通過工業軟件去加工它;到了流通的環節,可以通過ERP系統去管理它;到了最后維保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工業軟件去維護它。這就是全數字化流程。

工業軟件可以將所有的這些環節有機結合,企業會感受到生產、設計和維護的過程都非常平順。對于中望來說,一是要做好包括二維CAD、三維CAD、仿真分析CAE等軟件,用以貫穿企業的數字化實踐;二是要做好中望的核心技術,搭建自己的體系和系統,用以賦能工業。

南方網:對于工業軟件,您認為一個良好的生態應該是怎樣的?

劉玉峰:中望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政產學研用資”。

“政”指的是政府各個部門都要積極出臺支持工業軟件的政策,引導工業軟件行業良性發展。比如廣東省去年出臺了《廣東省制造業數字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科學軟件攻關工程,為工業軟件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產”指的是工業軟件的產業本身。工業軟件企業要專注核心技術和產品平臺,擁有生態合作共贏的思維,這是工業軟件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學”和“研”指的是學術界的研究所和科研機構,包括工業軟件的人才培養和學術前沿技術研究等,從而給予產業更多的支持。

“用”指的是用戶方。用戶在工業軟件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我國過去工業軟件發展很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們獲得的用戶場景不夠,所以需要用戶真心地支持國產的工業軟件,給企業更多機會去開放場景。

“資”指的是資金。無論是政府的引導資金也好,還是社會的產業資本、風險投資也好,投資都是工業軟件發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助力廣東“制造強省”,賦能高質量發展

南方網:近年來國家對工業軟件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發展工業軟件提高至國家戰略高度,中望軟件如何抓住這樣的機遇?

劉玉峰:現在確實是非常好的一個時間點,中望主要做好兩個方面。一是繼續做好核心技術的研發——不管時代怎么變化,不管外部的形勢如何風起云涌,對于一個真正做產品和技術的公司來說,核心技術是它的生命力。

二是要在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浪潮下,中望要積極地結盟客戶,結盟上下游生態合作伙伴,建立國產的工業軟件產業生態系統,將其作為中望發展的最重要基石之一。

南方網:中望從創立初期就把總部設在了廣州,為什么會這樣選擇?

劉玉峰:中望一直立足廣州,未來也會堅定地扎根廣州。廣州的行政體系非常好,平時雖然可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如果你有事情需要去處理的時候,它的服務非常到位和快捷。

而且,廣州乃至廣東,行業配套設施非常齊全,中望在此處擁有廣闊的產業鏈布局,包括高科技電子行業、家電行業、模具行業、汽車行業等,這都是工業軟件所依存的基礎。中望能夠把產品放到各種工業場景中去,不斷打磨、迭代,變得更好。

南方網:今年廣東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省、科技創新強省,您怎樣理解工業軟件的高質量發展?

劉玉峰:關于高質量發展,中望軟件首先是要做好核心技術、做好產品、做好創新——我們不是簡單地替代,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新,研發國外工業軟件所沒有的技術。高質量發展不是簡單的跟隨,實際上是追趕跨越的一個過程。其次,中望需要更多地向工業企業賦能,將整個工業軟件作為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技術底座支撐,從而最終推動整個工業的高質量發展。這是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的責任。

南方網:聽說中望有一個“悟空計劃”,專門針對高端制造業進行一些研發,能不能介紹一下?

劉玉峰:“悟空計劃”是2019年國家部委的同志來中望來考察的時候,給中望軟件提的一個要求:希望我國未來的船舶艦艇、大飛機、重大裝備等能夠用國產的工業軟件來做設計。

坦白說,當時的中望在軟件的支撐能力、功能和性能上,都是做不了這樣的設計的。但是中望自感有責任去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就成立了一個項目,旨在重新架構一款高端的三維CAD圖形平臺,未來能夠滿足大船、大飛機、大建筑的設計需要。

董事長將它親自命名為“悟空計劃”,取自西游記的“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悟空平臺的定位是重新架構自主核心,未來能夠去實現千萬級、大體量的零件裝配,能夠適應重大裝備和重大場景的使用需求。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研發了近4年的時間,第一版通用平臺預計今年年終能夠發布。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最上方視頻觀看!

點擊下方鏈接,查看《總編輯時間》系列訪談↓↓↓  

出品:南方網 粵學習

總制片:侯小軍

總統籌:張純青

策劃:楊誠鋼 崔征

導演:余然 謝嘉威

監制:駱田子

編導:楊揚雨菲

記者:許方華

品宣:陸澤彬 羅威 許志強

助理:林丹平

設計:武君麗 孫德威

攝影:陳炫德 鐘嘉恒 周振強

攝影助理:練錫明 練錫清

后期:陳飛宏

燈光:凡勇 候毅強

制片:潘俊君

化妝:秦穎

現場執行:劉凱棟

實習生:肖陳萌 曾醒 李晨曦 許楚群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