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重塑營商生態 厚植投資沃土

總投資超120億元的聯順綠色生物醫藥產業項目在黑龍江建成投產;總投資超300億元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在長春開工;華晨寶馬宣布斥資約100億元在沈陽建設全新動力電池項目……


【資料圖】

剛剛過去的2022年,黑土地上重磅投資不斷。市場投下“信任票”,折射出的正是東北營商環境之變。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東北三省牢牢抓住改革的牛鼻子,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持續發力。

市場呈現新氣象

過去一年,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減弱三重考驗,東北三省頂住壓力,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市場呈現新氣象。

新投資逆勢而來——

300余個項目,簽約總額近5000億元,2022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亮出成績單;黑龍江省振興發展合作交流大會上,118個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額超1500億元;長春舉行的第七屆全球吉商大會,集中簽約69個項目,簽約金額超660億元。

過去一年,一批外資企業繼續在東北投資擴產。“市場的嗅覺最敏銳,反應最直接。”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認為,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民資外資紛紛選擇布局東北,一定是因機遇而來。

新項目接續開工——

隆冬已至,東北戶外雖滴水成冰,產業園區,項目施工卻熱火朝天。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正酣。作為奧迪品牌在華的首個純電動車型生產基地,項目僅用5個月,便完成從破土動工到暖封閉,比原計劃足足提前一個月。“搶在極寒前實現暖封閉,車間內的施工就能全速推進。”該項目基建負責人劉冬林說。

冬季不停工,是東北各地搶時間、拼效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新動能不斷涌現——

新年伊始,位于吉林長春的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里,科研人員正加班加點工作,該企業的第四代衛星研制技術已進入關鍵攻關階段。就在上個月,由長光衛星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又有5顆衛星進入太空。迄今為止,72顆衛星在軌組成了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亞米級商用遙感衛星“天團”。

曾經“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新動能日趨強勁。2022年前三季度,遼寧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7%,吉林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9.8%,黑龍江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7.5%……東北各地發揮科教資源豐富、科研院所密集優勢,持續推進航天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醫藥制造等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

改革營造新環境

投資升溫、項目落地、創新集聚的背后,是東北三省直面營商痛點、改革難點、市場堵點,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了功夫。

刀刃向內,自我革新。

2022年9月,吉林省華騰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收到政府相關部門轉來的120多萬元欠款。“問題反映上去,很快就有了結果。”公司業務經理呂洪水說,陳年舊賬解決了,創業干事的信心也回來了。

重塑營商生態,敢于刀刃向內是關鍵。吉林建立五級書記抓營商環境工作機制,暢通公開電話、“互聯網+督查”等營商環境問題反映渠道,針對企業群眾訴求,現場督辦,協調解決。遼寧持續開展營商環境監督行動,并向社會公開查處結果。黑龍江提出領導干部包聯企業制度,構建政企溝通平臺,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改革深入,制度創新。

長春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秩序井然。辦理開辦企業手續只需2小時,工程建設項目標準地實現“拿地即開工”,政務服務事項承諾時限壓縮至總法定時限的77.8%……

東北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突破口,持續深化改革:

——辦事不求人,以“硬約束”抓“軟環境”。吉林省法院系統開辟涉企訴訟綠色通道,組建112個專業審判團隊,保障涉企案件公正高效辦理。

——審批不見面,數字賦能“一網通辦”。遼寧省級政務辦理全部實現“一網通辦”,多地開展不見面審批改革試點。

——辦企更便利,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黑龍江省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探索“一業一證”等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新途徑。

推動轉型,革故鼎新。

松花江畔,吉林化纖生產車間機器轟鳴。這家東北老牌企業,近年來將生產重心調整到新材料領域“黑色黃金”碳纖維產品。去年,吉林省碳纖維重大科技專項實行“揭榜掛帥”,吉林化纖參與了13項課題中的7項,共計獲得資金支持1300萬元,切實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司曉帥 汪偉 楊思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