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誠信國際董事長兼總裁閆衍:期待中國經濟復蘇從結構分化走向全面修復-微速訊


(資料圖)

5月23日,中誠信國際-穆迪2023年中信用風險展望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中國經濟復蘇進程中的信用趨勢展望”,中誠信國際董事長兼總裁閆衍先生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復蘇進程中的中國經濟:期待從結構分化走向全面修復》的主旨演講。

閆衍在演講中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呈現恢復式復蘇態勢,一季度改善略超預期,但較常態化水平仍有距離,尚未能夠達到推動資產負債表完全修復的程度。總體來看,當前經濟修復呈現出以下五個特征:一是經濟結構性復蘇,修復動能主要依靠第三產業和消費;二是需求端修復總體偏弱,投資主要依賴基建,消費明強實弱,出口下行壓力仍存;三是供給端修復呈現“服務強、制造弱”的特征,制造業改善相對滯后;四是復蘇內生動力不足,主要靠政策性因素的支撐,呈現出“強政策、弱市場”特征;五是宏觀經濟雖持續修復,但微觀主體預期依然處于低位。閆衍認為,上述五個特征表明中國經濟當前的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持續復蘇的基礎仍不牢固。

閆衍指出,后續仍需持續關注經濟回暖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第一外部環境嚴峻復雜,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加劇,需要關注歐美銀行破產危機的后續影響。第二微觀主體謹慎性動機較強,資產負債表的修復仍需時日。其中,企業部門融資擴張主要依托政策支持下的信貸增長,民營企業加杠桿的動力依然不強,居民部門擴表意愿不足,存款增速顯著高于貸款增速。此外,M2同比增速與社融存量增速、M1同比增速之間存在“雙剪刀差”現象,說明微觀主體謹慎性動機之下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依然不夠通暢。第三,總需求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供需結構性失衡較嚴重。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要素市場的改革尚不充分,壟斷性相對較強的上游行業占用了較多要素資源和利潤分配,對下游形成擠壓,加劇了供需結構性失衡。第四,經過一季度的需求釋放,四月份房地產復蘇進度放緩,并且其延續修復的可持續性尚待觀察。特別是當前房企資產負債表沒有充分修復,地產企業“回款-拿地-開工-交付-銷售回款”循環仍不順暢,企業拿地及新開工的能力和意愿仍不足。第五過去三年的疫情沖擊導致債務風險再度高位上行,微觀企業面臨的現金流壓力進一步加大,經濟主體中投機性及龐氏融資者比例或進一步提升,同時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繼續上升,地方償債壓力較大,仍需持續關注宏觀債務風險對經濟修復的制約。

閆衍表示,考慮到穩增長政策的持續支撐以及基數效應的作用,利用趨勢分解法進行估算,預計全年增速或有望達到5.7%左右,但政策仍需在經濟運行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推動經濟復蘇從結構分化走向全面修復。他建議,推動經濟加快全面修復需要從以下五點著力:一是將擴內需作為政策發力主要方向,將供給側改革與擴大內需戰略有機結合,充分釋放消費乘數的拉動作用;二是財政政策發揮穩增長的主力作用,著力帶動有效投資與最終消費的擴張;三是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精準有力,與財政政策做好配合;四是繼續抓好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防范,避免地產大幅走弱引發資產負債表收縮風險和風險超預期爆發引發資本市場波動;五是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穩定預期,貨幣、財政、產業以及區域發展等調控政策需要繼續增強協調性,形成促進經濟回暖的合力。閆衍表示,后續隨著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以及市場主體的信心回暖,中國經濟全面復蘇依然值得期待。

來源為金融界債券頻道的作品,均為版權作品,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任何媒體轉載,否則視為侵權!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