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首部展示“非遺”活化利用成果的專著出版發行


(資料圖)

揚子晚報網4月20日訊(實習記者 程樂 記者 張建波)“非遺”專著《非遺瑰寶綻新枝——無錫市優秀非遺項目活化創新案例選編》新書發布會今天在無錫市的小婁巷樊登書屋舉行,希望為國內“非遺”保護提供一個創新活化利用的“無錫樣本”。

專著正式發布。

據介紹,該非遺專著由無錫市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編著,無錫市知名文化學者符志剛主編,古吳軒出版社出版,是無錫市首部系統展示、全面匯集優秀非遺項目在傳承利用、活化創新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和豐富經驗的專著,涉及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非遺”項目共43個。專著共23萬多字,收錄的43篇文章,圖文并茂,主題鮮明,內容詳實,文彩斐然,傾注了無錫二市五區35位作家的許多心血,對于今后指導和加強“非遺”保護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符志剛介紹書籍編撰情況。

活動現場,專著主編符志剛介紹了該書的寫作編輯與出版情況。他說,目前無錫市級以上“非遺”項目已達300多個,但調查發現,保護和生存狀態參差不齊,這當中,傳承人能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善于活化創新利用很關鍵。該專著的出版,就是為了探究“非遺”保護工作的內在發展規律,為廣大“非遺”工作者和“非遺”傳承人尋找到一些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把無錫的一‘非遺’保護和活化創新的實踐探索匯總成冊,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非遺’保護工作提供一個小小的樣本,供廣大‘非遺’界同仁和‘非遺’傳承人參考借鑒,并希翼有所裨益。”

對此,“非遺”項目——腳踏年糕第四代傳承人沈靜娟就表示,自己和腳踏年糕的故事非常有幸可以入選這本書,作為“非遺”傳承人,她覺得更有責任和信心把它做好。特別是看到書里有很多的其他的一些“非遺”項目的創新做法,然后看到了他們的一個創新傳承的一個過程,更加堅定了她的一個信心,“看到大家都是在成長的路上做得那么好,對于我們來講會更加有信心發展,可以將制作技藝做得更好。”

發布會上,作家代表楊文雋發言,作家代表還向無錫的“非遺”傳承人贈書,有關領導向無錫市檔案館、無錫新華書店和無錫圖書館贈書。

校對 盛媛媛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