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檢法實施電信詐騙的手段已逐漸被人熟知,不少人都有了“免疫力”,然而騙子的詐騙手法也是“與時俱進”,讓人防不勝防,但最終還是會被警方識破。1月19日,記者來到安徽省反電詐中心,揭秘民警如何與騙子“斗智”。 [事件]為騙錢相隔千里導演“綁架”案 近日,反電詐中心接到居民曾某報警,稱其20歲的女兒在家中被人綁架,現對方打電話過來索要10萬元贖金。接警后,民警立即趕到報警人家勘查,發現室內翻動痕跡明顯,但沒有發現強行進入和陌生人遺留痕跡,不過女孩電話始終占線。 民警向曾某細問得知,“綁匪”不停打電話,聲稱不匯錢就撕票。然而民警查詢電話號碼發現分別來自江西和廣東,于是判斷這可能是詐騙而并非綁架。但曾某不相信民警的判斷,執意要到附近銀行匯款10萬元“贖金”,民警勸說無果,只得陪同曾某前往銀行,途中繼續勸說阻止。另一方面,民警分析失蹤女孩并沒有危險,只是不知道去了哪里,便加大尋找。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民警終于在一個公園角落里發現了曾某女兒。原來當天上午,女孩接到了一個自稱是“東莞市公安局辦案民警”的電話,稱女孩在當地涉嫌信用卡詐騙,而“詐騙團伙”正在找她,她需要找一個隱蔽的場所藏起來,期間不要接聽和撥打任何電話。 隨后對方又變身“綁匪”給曾某打電話,營造出女孩被綁架的假象,試圖實施詐騙,所幸民警及時識破了騙子的詭計。 [幕后]被假警察騙卻不相信真警察 記者也從多名反電詐一線民警處了解到,在實際工作中他們不僅要與騙子“斗智”,還要與疑似受害人“苦口婆心”講道理,“很多情況下,我們已經聯系上對方,但是對方不相信我們,就是相信騙子,堅持要匯錢。” 前不久,合肥一名女子接到冒充公檢法的詐騙電話,在其接到電話后不久,反電詐民警就獲悉了該情況,并第一時間與對方取得聯系,然而對方沒有相信“真警察”的勸說,最終給“假警察”匯去14萬元,等明白過來才后悔莫及。 此前合肥反電詐中心民警已經被人打110投訴了十多次,投訴內容要不就是說警方的提醒短信是在騷擾他們,要不就是說打電話勸阻是在占用電話資源,這讓民警感覺很無奈,也希望群眾能對反電詐工作多一份理解。 [分析]多數可疑詐騙電話可及時攔截 1月16日,獵網平臺發布《2016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獵網平臺反詐騙專家劉洋分析稱,手機“補卡換卡”、朋友圈刷票、劫掠個人信用貸等新型詐騙形式不斷涌現,手機支付在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潛伏著巨大危險,保護個人信息和手機安全防護成為當務之急;短信驗證碼是網上支付的關鍵,已經成為犯罪分子的主攻方向,騙子甚至用運營商的補換卡業務,竊取短信驗證碼;短網址、分享鏈接也在被惡意利用,通過網址跳轉將受害者帶到釣魚網站上進行詐騙。 民警表示,我省反電詐中心成立后,警方不再“單打獨斗”,而是聯合通訊運營商、銀行等多家單位,力求在效率上“跑贏”騙子,“現在我們能及時攔截到多數可疑詐騙電話,然后第一時間與疑似受害人聯系,通過電話或者短信的方式給予提醒。”民警稱,如果一時聯系不上疑似受害人,他們還可以根據情況對對方的號碼進行保護性停機,而即便是疑似受害人給騙子匯錢了,他們也可以積極進行止付盡量挽回損失。 [數據]止付凍結涉案資金8400余萬 去年5月至今,安徽省市兩級反電詐中心共計落地勸阻電信詐騙潛在受害人2.7萬余人,避免損失約3億元,止付凍結涉案資金8400余萬元,關停阻斷詐騙電話和網站2.5萬余個。期間全省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同比下降24.57%,損失同比下降29.06%。全省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破案同比上升185.92%,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同比上升205.54%。 去年網絡詐騙人均損失9471元 2016年獵網平臺共收到全國用戶提交的網絡詐騙舉報20623例,舉報總金額1.95億余元。與2015年相比,網絡詐騙的舉報數量雖然下降了17.1%,但人均損失卻增長了85.5%。根據獵網平臺統計,2016年網絡詐騙對受害者造成的人均損失達到9471元,男性受害者占比73.6%。 [提醒]避免上當受騙,請記住這四條 一、在轉賬匯款前一定要電話確認,最好是當面確認 二、公安機關不會要求群眾向指定賬戶轉賬匯款 三、不要輕易點擊不明的網站鏈接或安裝不明的程序 四、網絡購物陷阱多、網絡刷單不合法,各種網上交易行為一定要慎重 [鏈接]標注可疑電話有效預防詐騙 “2015年全國電信詐騙案高達59.9萬起,造成經濟損失222億元,但破案率卻不超過3%;2016年8月僅一個月時間,360手機衛士就攔截了各類騷擾電話34.3億次,平均每天攔截騷擾電話約1.11億次,攔截詐騙電話約1435萬次。所以對詐騙電話的攔截和標注很重要,如果一個電話號碼被互不相識的用戶標注為騷擾或詐騙電話,達到一定量級后,當其他人接到這個號碼打來的電話時,就會看到號碼被標注為疑似騷擾或詐騙電話。 ” 針對目前全國范圍內高發的電信詐騙,在正舉行的安徽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陳光亮建議,相關部門應聯手防范,電信運營商要高度關注用戶的實名信息、身份信息,對電話不當使用應予以規范,包括限制使用等;公安機關應該對高標記的號碼進行篩選,作為線索輔助案件偵破,并提醒廣大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