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瑪機電雙工廠第300萬輛下線 打造核心"技術引擎"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網易汽車8月24日報道 過去幾年,世界經濟格局面臨重構,經濟全球化趨勢逆轉,投資貿易規則改變,企業發展承受著內外經營環境的壓力,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最大的產業就是制造業,它貢獻了中國GDP的30%。2021年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推進智能制造,加快發展智能智造。


(資料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交通問題已成為了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大城市中,繁忙的交通和污染嚴重的空氣讓人們頭痛不已。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電動車在城市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據數據統計,2022年中國兩輪電動車市場銷售量達到了約5670萬輛。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

智能制造提產能 搶占時代紅利

“智能”是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制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中國制造業中的時代紅利,來自制造業的工藝和數字化創新、國產替代和能源結構升級帶來的行業機遇以及國產替代帶來的增量市場。

愛瑪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戰略指引下,通過兩個方面進行發力:一方面是技術層面,積極地去攻克先進工藝技術及人工智能等在工業制造領域的運用;另一方面是推進智能制造,升級生產新路徑,投資建設智能制造工廠,目前愛瑪機電廠的智能化產線已實現智能智造。

8月18日,在愛瑪機電重慶基地,愛瑪天津和重慶的雙電機工廠揭幕,同時第300萬臺電機也正式下線。

在愛瑪機電的智能化產線上,大家零距離參觀一臺電車的“心臟”從零件到成品的生產過程。截至今日,愛瑪機電近一年時間即完成了300萬臺電機下線,產能效率行業領先。快速發展的背后是愛瑪機電的高效運作,從規劃建設到產線投產,愛瑪機電僅用了近1年時間。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相關專家表示,這就要求聚焦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

電機作為電動車關鍵部件之一,扮演電動車心臟的角色,愛瑪自研的電機實現量產,打破了當前行業的技術瓶頸和產量瓶頸,配備愛瑪先進的繞線工段、磁鋼工段、總裝工段三大智能生產線。這些生產線以及關鍵的自動化設備,通過智能化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能力。

產能提升的背后 是愛瑪全產業鏈的掌控能力

據悉,愛瑪的電機工廠的智能生產總裝線能達到12秒生產一臺電機,這也意味著愛瑪已經完成了從技術研發到制造工藝再到品質把控的全產業鏈的深度掌握。

在原料端,愛瑪踐行嚴格的品質管控和供應商管理,引入數字化管理;在生產端,愛瑪打造了智能工廠,提升生產和管理效率,愛瑪機電廠投產,完成全產業鏈的智能生產制造;在技術端,愛瑪引擎5系列新車將實現全面智能化。人-車-機-盔-云,實現全棧自研,互聯互通,全力打造愛瑪智能生態。

產研一體提高用戶體驗

愛瑪的全產業鏈能力,提高了愛瑪電動車產品整體的體驗。愛瑪針對中國用戶日常騎行難題,提出了“七大使用場景”,分別是:爬坡、耐潮、靜音、加速、續航、品質、壽命。針對這些用戶痛點通過產研一體共同研究對應的解決方案,對每個零部件做到從研發到生產的精細調教定制。

以“七大使用場景”作為優化方向,愛瑪發布了原裝電機、靜音電機、凸極電機等三大系列電機產品,重點聚焦于解決用戶關注的“平原路況,速度慢、噪音大” “坡道路況無力、費電” “特殊路況穩定性差、續航短” 等多重難題,以科研創新解決用戶痛點,從“防水性能、品質保障、持久壽命、瞬間加速、超長續航、靜音結構、超大扭矩”等技術提升,應對多種出行情況。

攻克技術難關 提高企業話語權

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兩輪電動車行業展現出強勁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已成為國家綠色環保交通出行系統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承載著上億消費者的日常出行重任。隨著“新國標”等行業執行標準的施行,資質不足的中小企業陸續清退,兩輪電動車行業發展也從依賴“價格戰”轉變為重點提升品牌與產品的高端化價值,行業認為,新國標提升了行業整體標準和門檻,龍頭和新興企業已進入智能化和高端化的升級競爭。

愛瑪作為國內最早的電動車品牌之一,一直堅持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不斷攻克技術難關,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提高企業在行業的話語權,通過科技實力的支撐和產品技術加大創新力度,引導行業標準規范化、推動電動車行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