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公布2022兩會建議,與碳足跡核算和大功率快充有關

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創始人雷軍公布了向“兩會”提交的建議。針對汽車行業,雷軍提出了兩項建議,分別與建設新能源汽車碳足跡核算體系和加快新能源汽車大功率快充基礎設施建設有關。

圖片來源:雷軍官方公眾號

雷軍指出,新能源汽車低碳發展已成為汽車工業全球競爭的關鍵勝負手,而完整、清晰、準確的碳足跡核算體系則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碳足跡核算體系,以支撐碳足跡精確管理、核算、認證以及核查。對此,雷軍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建立系統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從頂層設計出發,制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碳減排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各階段減排路徑和目標,以及從原材料到報廢回收全產業鏈碳足跡管理辦法。

二、制定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碳足跡核算標準及方法,明確碳足跡核算的對象、范圍和邊界。同時,建立碳足跡測量及評價標準體系,明確計量精度、數據來源等要求,提高碳足跡核算的準確性。

三、建立新能源汽車碳足跡行業數據平臺,圍繞能源類型、原材料、生產制造和回收利用,建立口徑、標準一致的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行業數據庫。

四、完善碳足跡認證標準,規范認證流程;制定評價等級及對應指標,建立新能源汽車低碳產品評級及公示制度;設計市場化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大低碳設計的投入。

除此之外,雷軍還帶來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大功率快充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快速布局,但補能焦慮一直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難題。據悉,當前我國公共充電樁中快充占比僅為四成,且快充功率普遍較低,較難滿足廣大用戶的充電需求。

雖然相關部門也在出臺相關的政策指導大功率快充發展,但目前依舊面臨頂層規劃不完善、企業研發投入壓力大、建設周期長、經濟成本高等問題。比如現階段大功率快充站以企業自主建設為主,建設布局、規模、技術指標等缺少整體統籌規劃,互聯互通水平較低。企業面臨高電壓平臺研發成本高、產業鏈不成熟等問題,研發大功率充電技術的投入動力不足。對此雷軍建議:

一、制定新一代大功率快充網絡規劃方案,明確建設規模、用地規劃、充電容量等關鍵目標。同時,推進技術標準和通訊協議的制定、統一、應用,制定三年時間專項行動時間表,優先推進新投建、核心商圈以及高速公路等稀缺資源地段存量的大功率快充樁互聯互通。

二、組建國家級創新合作平臺,制定大功率充電先進技術目錄,加強對新一代大功率快充技術及儲充一體(尤其光儲充一體)、低自損耗、低噪聲等上游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

三、加強建設服務保障,針對應用先進技術的大功率快充站,在建設、改造及運營等方面加大投資和補貼,加快推進大功率快充關鍵設備和場站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降低設備及部署成本。建立大功率快充站用電配額快速審批機制,加速場站建設審批流程。

目前,小米正積極推進汽車項目,此前小米汽車總部和工廠已經相繼落戶北京。根據規劃,小米汽車將在北京經開區分兩期建設累計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2024年首車將在北京經開區下線并實現量產。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