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過億元!寧波北侖這個村的“花二代”火了

“這個月剛賣出一批紫鵑,成交額在10萬元左右。”7日,走進家家別墅、戶戶庭院的北侖柴橋街道河頭村時,記者碰到了“90后”小伙石狄龍,今年是他接手父親花木生意的第十個年頭。

“我們村有很多子承父業的花二代!”河頭村黨支部書記石孟定介紹,全村逾八成村民從事花卉苗木、工程園藝這一特色產業,花木年產值過億元,人均年收入超過6萬元。

“當前,國內花木市場面臨著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工程苗木交易量呈下降趨勢。”石孟定告訴記者,要走出困境,只能轉變思路。

“這個月專門請了花藝造型師給盆景拗造型,單株工時費就需要1000元。然而,做過造型的盆景更能賣出好價。”石狄龍認為,精品加工是一條提升花木價值的好路子。

“從9月到現在,線上銷售額30多萬元。這其中既有本地的杜鵑球這樣的傳統花木,也有精品花木皋月杜鵑。”石瑤琪是河頭村積極探索新銷售模式的代表。今年初,石瑤琪先后在抖音、小紅書、閑魚等線上平臺注冊了賬號,將銷售的主戰場移到了線上。這一轉變,不僅帶來了更加直觀的收益:上半年線上銷售額已達150萬元,還帶動周邊花農共同在線上二次創業。

借助電商渠道幫助農戶拓寬花木銷路,不但改變了銷售方式,也改變了花農以往種什么賣什么的種植模式。當地很多花農積極探索訂單式種植和銷售,全村花木產業也慢慢由散戶種植轉為定向種植。

“這種大帶小、小帶散的互助精神是河頭花木經濟的精神源泉,也是共同富裕理念最好的實踐。”柴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瀟雅介紹,“下一步,我們將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產業+’為切入點和突破點,聯動花木展銷、鄉村旅游、青少年研學等產業,著力把河頭村打造成融景色秀美的風景、宜業宜游的場景、共同富裕的圖景于一體的未來鄉村。”

記者手記

采訪中,記者發現河頭村有個特色,就是村民會將自家花壇和房前屋后的空地用到極致,形成了一個個產業型庭院。每一盆扦插苗、每一次盆景制作、每一場高端盆景展示都在美麗中透出富裕的希望。行走在11月的河頭村,時時處處感受到新一代的花木人正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通過農業技術升級使花木產業得以轉型升級,同時,借助電商渠道解決銷售困局,提高花農自身的“造血功能”。(孫肖 許天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