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計劃利用3年時間 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從無到有發展出文安人造板、香河家具、大城絕熱節能材料等一批特色產業,涌現出新奧、匯福、華美等一批優秀民營企業……廊坊素以民營經濟發達著稱。2021年,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稅收、85%以上的城鎮就業。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廊坊民營經濟結構不優、創新不足等矛盾也逐漸顯露出來。2021年,廊坊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不失時機推出了民營經濟“二次創業”行動,計劃利用3年時間,以實現占GDP比重提升3個百分點等為目標,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防疫生產兩不誤,盡最大努力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培育發展新動能;服務為先,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如今,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助推下,廊坊民營經濟動能持續發力。

保生產,為民營經濟持續“補血”增勁

近日,筆者走進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看到該公司36條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從國外進口的高純度石英砂,經過沉積、熔縮等一系列工藝處理,最終變成了各式各樣的石英產品,并廣泛應用于通信、激光光源、半導體等高精尖領域。

“疫情期間,廊坊開發區工委、管委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盡心竭力為我們解決核酸檢測、生產生活物資保供等難題,為我們撐起了綠色通道。”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說,疫情期間,公司所有的原輔材料、產成品沒有耽誤過一單,生產經營不但未受絲毫影響,3月份的產量還超過了去年同期。

今年3月,新一輪疫情突襲廊坊,給民營經濟“二次創業”行動造成巨大影響。根據保防疫、保必需、保重點原則,廊坊市科學研判疫情形勢,綜合運用企業必備員工駐廠不停產,發放車輛、人員通行證,疫情緩和后及時復工復產等保生產舉措,努力把疫情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是廊坊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疫情期間,廊坊市及時組織大城康怡、三河誼安奧美等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召回員工駐廠管理,并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在依托本地產能做好防疫物資保供的同時,也為這些企業穩健經營創造了條件。

為滿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廊坊市及時組織域內益海嘉里、參花面粉、金沙河面業、匯福糧油、利珠糧油、正張食用油等米面糧油重點生活物資企業恢復生產,指導企業嚴格落實核酸檢測、消殺通風、健康監測等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民生必需品企業穩定生產經營。

汽車零部件產業是廊坊民營經濟的重要力量,擁有規上企業96家,主要為國內30多個汽車整車廠配套。疫情發生后,廊坊市幫助產業鏈重點企業采取“點對點”包車、逐人甄別核查等方式,接回生產人員駐廠封閉生產,同時幫助他們把人員、車輛信息錄入進京系統,有力保證了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產業鏈供應鏈正常運轉。

“五一”假期剛過,在規上工業企業河北南玻玻璃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有的忙著對傳送出的成品玻璃進行巡檢,有的忙著將打包好的玻璃產品裝車,企業生產全速運轉。“食堂取消堂食,各部門安排專人定期打餐,分開就餐;生產、生活場所嚴格實行4小時一消殺、一通風;所有員工進場前檢測體溫……”河北南玻總經理助理韓艷麗介紹,在政府部門的幫助指導下,他們防疫生產效益同時抓,企業生產經營穩定有序。

疫情進入分區分級分類管理階段后,廊坊市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基礎上,服務保障規上、“專精特新”、軍民融合、高新技術等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暢通企業人流、物流、經濟流,為民營經濟持續“補血”增勁。

抓創新,培育企業發展新動能

“這個項目研發了很長時間,我們通過不斷地試驗、檢測、分析、改進,直到最終可以量產。”走進神州節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發中心,該中心負責人高偉民正在調試一種叫作“深冷橡塑”的新產品,其耐溫范圍比常規橡塑更廣,可應用于超低溫化工設備與工藝。

以創新驅動企業發展,神州節能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以更好地服務于絕熱節能行業和終端市場。目前,神州節能已發展為擁有6個子公司和8個產業園區的大型企業集團,生產的高端絕熱保溫材料暢銷全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民營經濟“二次創業”的不二法門。廊坊市綜合采取培育創新主體、搭建創新平臺、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推進協同創新、壯大人才隊伍等措施,千方百計增加企業科技“含金量”,引導企業走上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持續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力度,該市通過座談交流、培訓講座、深入企業等多種形式開展廣泛宣傳,從政策享受、認定注意事項等多方面進行溝通交流,幫助企業積極主動申報。同時,定期開展入企走訪,送科技政策、解創新難題,營造推進創新的良好氛圍。

賽多空氣凈化技術(廊坊)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空氣凈化消毒設備的企業。在大廠高新區管委會的指導、協調和幫助下,該公司把研發工作放在首位,2018年至2020年,投入研發費用總額1216萬元,占銷售收入的7%,并于2021年9月通過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審批。

“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后,所得稅稅率由原來的25%下降為15%,同時還享受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減免了部分所得稅,大大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力。”該公司副總經理李慧說。

“兩業”融合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民營經濟“二次創業”增添動能的重要途徑。廊坊市圍繞“兩業”融合試點工作,積極制訂實施方案、出臺政策措施、完善體制機制,推動企業積極探索“兩業”融合發展新路徑。

廊坊新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與燃氣有關的產品制造與開發。近年來,在廊坊開發區的大力支持下,該公司建起“新奧智慧燃氣云服務平臺”,借助“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為客戶提供數字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近日,該企業入選我省2022年“兩業”融合試點企業。

此外,該市還注重企業研發平臺建設,依托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機構建設研發平臺。同時,在京津冀協同創新大背景下,引導該市企業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建研發平臺,促進科技創新、聚優人才、產業升級、空間統籌。

創新為民營經濟“二次創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2021年,廊坊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7家,全市總數達到1112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950家,全市總數達到9746家;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0家。

優服務,打造最暖心發展環境

為大城華美節能科技解決用電問題,幫助企業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000余萬元;幫助永清縣宏強容器清理有限公司等企業貸款1.3億元;為農標普瑞納(廊坊)飼料有限公司解決長期滯留農民工保障金119萬元……

大業需攜手,重任貴同心。民營經濟的“二次創業”就是民營企業的“二次創業”。行動開展以來,廊坊市以破解企業發展難點痛點、增強企業發展信心為目標,重點實施了精準包聯服務月、民營企業咨詢診斷服務、民營企業家素質提升、民營企業家大慰問等十大精準服務活動,為民營企業打造最暖心發展環境。

在十大精準服務活動中,市四套班子領導包聯服務民營企業、政府與企業常態化聯絡、企業家定期溝通聯絡、慰問民營企業家等政企暢通聯系服務機制,讓企業家們吃下了“定心丸”。

走進三河同飛制冷股份有限公司裝配車間可以看到,這里生產設備有序布置,一組組待組裝的半成品有序擺放,訓練有素的一線工人正在埋頭組裝工業制冷設備。“三河市委、市政府和科工局等部門經常來了解情況,送上各類惠企政策,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為企業高速發展提供了極大便利。”公司運營總監高宇說,2021年5月,他們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成為10多年來廊坊市首家深交所上市企業。

生產設備、生產工具都分門別類,按需放置,既改善了車間環境,也提高了生產效率;原輔材料和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放置在固定區域,做到了安全、便利……東綸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實施的精益化管理令人眼前一亮。“作為廊坊市工信局舉辦的民營企業家素質提升系列活動的一部分,2021年9月,眾多企業家前來我們公司觀摩精益化管理項目,不少人從中受益。”東綸科技副總經理劉東生說。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十大精準服務活動中,廊坊市還建立了監督檢查工作機制,由市紀委監委6個監督檢查室牽頭,采取“室組地”聯動監督模式,對優化營商環境及容錯糾錯情況開展專項監督,推動民營經濟“二次創業”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見到成效。(孟憲峰)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