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科技力量助力長江大保護 金融生態系統護航中小企業

這雙“眼睛”,既可以“看見”千米之外的江豚,又能“盯梢”河道下面看不見的污染排放,還能全天候監測長江南京段危化品船只和防控船舶污染……近日,省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復制推廣第一批現代化建設探索實踐典型經驗的通知》,江北新區“生態眼”助力長江大保護、供應鏈金融一體化平臺、區塊鏈賦能小區自治管理等3項現代化建設探索實踐典型經驗成功入選,在全省復制推廣。

科技力量助力長江大保護

江北新區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總體要求,堅定不移抓好長江大保護。在實踐工作中,通過搭建“生態眼”智慧化平臺,綜合運用衛星與無人機高光譜遙感、生態環境物聯網監測、流域多圖層全景展現等創新技術,為保護長江生態提供平臺支撐。

“生態眼”智慧化平臺的搭建,需要經驗與技術的相互融合。新區集成土地利用、大氣監測、船只航運管控系統、重點危險源在線監控及事故預警系統等監管數據,實現安全生產全方位掌控;在監測體系方面,利用衛星影像、彩色夜視相機等物聯網設備,動態采集各類生態環境數據,實現對長江南京段生態狀況全面監測;通過建立人工智能分析模型,實時掌握長江水質狀況、“百項提升工程”進展情況以及岸線修復情況等,為沿江排口管理、流域污染溯源、岸線清退整治、綠化進度和成活率分析提供決策支撐。

目前,“生態眼”項目已初步建成,通過綜合智慧管控和決策輔助體系的配合,實現長江經濟帶南京段生態環境立體多源實時動態感知。

金融生態系統護航中小企業

記者注意到,此次獲得復制推廣的經驗,都充分發揮了科技創新對現代化建設的支撐作用。對于中小企業長期關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新區運用區塊鏈、大數據技術及產業互聯網思維,構建供應鏈金融一體化平臺。

“平臺打造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目前,已實現了基于供應鏈業務的授信與融資等金融行為,用高信用度的核心企業資質來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中小微企業融資。”該平臺負責人介紹,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共分為四層,第一層是核心企業,目前已準入的核心企業信用評級均在AA+以上,覆蓋新區重點國企、上市公司以及省屬銀行等資信好、管理規范、實力雄厚且能掌握供應鏈上下游真實貿易背景的龍頭企業;第二層是金融受益主體,主要是指依附于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也是普惠金融的受益主體;第三層是資金提供方,目前主要以商業銀行、保理公司、租賃公司、基金公司等為主;第四層是基礎設施服務提供方,由數研院、金山云、小米金融等各方參與組成。

供應鏈金融一體化平臺通過核心企業對供應鏈中小企業的“信用分發”和“信用流轉”,中小企業資金可獲得性明顯提高,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解決了傳統供應鏈金融“信息孤島”問題,對促進新區產融結合、改善營商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區塊鏈賦能小區自治管理

為了讓城市治理更有民生“溫度”與智慧“底色”,新區緊盯基層社會治理薄弱環節和居民關注的焦點,積極探索區塊鏈和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拓展區塊鏈應用場景,提升群眾在生活中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新區將區塊鏈賦能于小區自治的各個管理環節:通過運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保證資金流向全程可追溯;通過區塊鏈特有的加密和數據共享特點,實現了居民多場景的身份認證和管理……借助“鏈”上加持,居民對小區公共管理事項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得以保障。

目前,新區使用的“鏈通萬家”平臺已覆蓋七個街道共計313個小區,累計通過平臺召開100多次業主大會,覆蓋用戶超過40萬,平均注冊率/使用率達75%。

近期,“鏈通萬家”平臺還助力防疫工作,將蘇康碼引入防疫管理,并通過房源綁定確認居民身份,使得個人健康狀況與小區管理信息互通,無縫對接人臉識別系統。得益于這一“鏈”,查驗“三件套”變為“一碼通行”,實現了居民進出的“一次掃臉、后臺認證、無感通行”。(夏思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