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浪尖起舞的田新村 譜寫鄉村振興新樂章_訊息

“五一”假期期間,在海南省萬寧市日月灣,游客們紛紛抱著沖浪板奔向大海。距離“沖浪勝地”日月灣僅數百米的田新村,受益于沖浪運動的發展,近年來成了“網紅”打卡村。


(資料圖片)

從最初全村只有一家吃粉湯、喝咖啡的小店,發展到沖浪俱樂部、民宿、餐飲等商業業態蓬勃興起的旅游新村,這個曾經不知名的小漁村,因為沖浪運動迎來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和思想觀念的“大變革”。

“快遞都到不了的地方,現在有5個快遞點”

田新村位于萬寧市禮紀鎮,這里三面環山、一面向海,曾經交通閉塞,快遞都無法到達。

2019年開始,隨著沖浪運動在國內的興起,來日月灣沖浪的游客越來越多,也吸引了大量外地年輕人前來創業,李靜就是其中之一。“這里的環境比較理想,我喜歡在海邊有間房子、有只小狗,能夠每天在藍天白云下沖浪的生活。”她說。

來到田新村定居后,李靜開始策劃沖浪比賽以及與沖浪有關的活動,她也見證了村里的變化。“第一次來田新村時,只有一條小路進村,村里快遞都送不到。現在村里有5個快遞點,還有了健身房和滑板池,生活上也更加便利。”

記者發現,沖浪運動讓不少來此旅游的游客成了“客商”,大家看好田新村的發展前景,選擇前來投資。民宿老板唐鑫2021年“十一”假期第一次來到日月灣沖浪,一個月后就決定在田新村開設民宿。

“來日月灣的年輕人特別多,沖浪的人也多,今年‘五一’期間客房早已訂滿。”唐鑫說,現在村里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進村的路拓寬了,正在修建的停車場還配備了充電樁。

如今,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的人才來到田新村,和當地村民一起奏響鄉村振興的“大合唱”。

“我慶幸自己做出了回鄉創業的選擇”

隨著沖浪運動的發展,田新村村民們的觀念有了很大轉變,全村上百名年輕人從大城市回流家鄉創業。

村民學沖浪、到沖浪俱樂部打工,擁抱發展“浪”潮。全村有67位村民通過系統學習培訓后,當起了沖浪教練,大家也紛紛制定自家的“產業規劃”:許多村民開辦起了沖浪俱樂部、特色餐吧和民宿客棧等。此前沉悶的村莊,現已充滿年輕活力與開放氣息。

兩年前,25歲的胡志崗回到了村里。2019年他從大學畢業后,選擇去深圳工作。2021年,當他看到村里沖浪產業的發展,回鄉開辦了一個名為“左轉彎”的沖浪俱樂部,開展沖浪和槳板培訓。

“我慶幸自己做出了回鄉創業的選擇。”胡志崗說,“沖浪運動很火,俱樂部的生意不錯,一年收入能有20萬至30萬元。”

記者在左轉彎沖浪俱樂部采訪時看到,胡志崗正在忙著裝修店面,他準備拓展業務,開設餐廳經營本地特色菜,他希望“讓更多前來旅游的人能吃到黎族特色菜,感受到本地文化”。

村民們吃上了“沖浪飯”。 從“泥腿子”到“浪里白條”,從“個人富”到“全民富”,這些致富帶頭人就像駛向大海的一葉扁舟,擔負起鄉村振興的使命。

念好“發展經” 答好“趕考卷”

開車進入田新村,兩車道的進村路兩旁,沖浪板狀的彩旗迎風飄揚,一些沖浪板被放在路邊晾曬,餐飲店、超市、沖浪俱樂部以及一棟棟頗具風情的民宿建筑不時映入眼簾。

沖浪產業的發展,改變了村子的面貌,鼓了村民的腰包,也豐富了大家的思想。這個曾經落后封閉的黎族村落,正慢慢發生著蝶變。

田新村黨支部書記陳真國介紹說,原本村民依靠發展漁業和種水稻、檳榔過活,但這些產業收入低、靠天吃飯沒保障,沖浪產業發展起來以后,村民收入更高更穩定了。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民們主動適應變化,放棄海水養殖捕撈產業,轉型發展沖浪配套產業,田新村逐漸成為大部分日月灣游客的首選“落腳地”。

“如今村里有民宿35家,沖浪俱樂部30家。圍繞著沖浪運動,商超、餐飲店等商業配套也逐步成形。”陳真國表示。

隨著田新村的發展按下“加速鍵”,村里的車多了、人多了、垃圾也多了,破壞環境的問題也隨之出現。面對發展帶來的諸多挑戰,田新村正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上作出探索。

“一方面在村口和村內新建兩個臨時環保式停車場,解決節假日交通堵塞問題。另一方面,村委會已和村內5家民宿合作,每年拿出3至5萬元設立村民公益崗位,專職監督和維護村內的衛生和環境。”陳真國介紹。

田新村這個海邊黎村,正在念好“發展經”,答好“趕考卷”,開出“體旅花”。入夜,霓虹燈閃耀下的田新村顯得更加熱鬧,人們聚集在各家店鋪聊天,討論著村子未來如何發展的話題,鄉村振興的故事還在繼續。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