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市莊浪縣深度開發梯田資源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莊浪縣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深度開發梯田資源,統籌推進梯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持續提升流域整體生態功能,實現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互促共贏。

在莊浪縣南湖鎮石陽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挖掘機開足馬力,來回轉土、填溝、修整邊坡。施肥車也穿梭田間,均勻地將有機肥撒到田里,大型旋耕機隨即進田深耕翻土,一塊符合技術規范要求的高標準農田雛形初現,靜待秋季耕作。

“今年,莊浪縣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積極謀劃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6鄉鎮22個村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5萬畝。自項目開建以來,嚴抓工程質量,已經完成建設任務的50%以上,建設好的田塊已經開始施肥和深松整地。”莊浪縣農業經營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智勇說。


(資料圖片)

像這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莊浪近3年累計修建了10.57萬畝,總投資1.3億元,配套梯田產業路3700公里,實現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深入開展流域綜合治理,涵養梯田生態。

今年78歲的梁國興以前是村里的老支書,1965年就和村民一起參加梯田建設,從自己用手推車建梯田到大型機械修建高標準梯田,他見證了梯田一步步的變遷。

“原來剛開始修梯田,是我和群眾用架子車拉著修的梯田,所以修的是袋子寬的窄梯田,以后高標準梯田建設,小塊變大塊,地也變成大塊,路道也修了、推大了,拖拉機、收割機也全能到地里。”莊浪縣盤安鎮樊廟村村民梁國興說。

在建設高標準梯田的同時莊浪持續加大溝道綜合治理力度,按照“主、支、毛溝同步治理,大、中、小工程合理搭配”思路,探索總結出“山頂沙棘油松戴帽、山間梯田果樹纏腰、地埂牧草檸條鎖邊、溝底林草壩庫穿靴”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極大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

“按照‘山地梯田化、梯田產業化、流域生態化、溝道壩系化’的治理思路,先后在堡子溝、榆林溝24條重點小流域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共建成淤地壩66座,壩控面積184平方公里,年均攔泥量達84萬噸,共建成梯田產業道路8400公里,治理面積90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達到了79%,從源頭上達到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目標。”莊浪縣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縣水保站站長王耀東介紹。

自1952年開始,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水土保持工作中,莊浪縣動員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創造了百萬畝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梯田,從此,一方水土養育不了一方人的局面得到徹底改變。

莊浪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園項目是莊浪堅持牛果薯菜協同發展,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抓建的綜合性產業園區。園區占地面積1.5萬畝,概算總投資1.8億元,形成了育苗、種植、分揀、包裝、儲存、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

“按照‘一核兩翼五基地’的發展思路,高標準建成了5000畝高原夏菜種植基地和5000畝種薯擴繁基地,完成了2000頭平涼紅牛養殖小區續建工程,打造了南陽路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示范片帶,完成了南面山2000畝生態造林補植補造工程,以及北部山區萬畝產業開發區,配合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和莊浪河流域生態治理工程,持續將該園區打造成為山水林田為一體的綜合性示范園。”莊浪縣南湖鎮黨委書記靳珍軍說。

像南湖這樣的綜合性現代產業園莊浪開發了近10個,涵蓋了牛、果、菜、薯、藥等全產業鏈條。莊浪縣在實現梯田化后,堅持水土保持和良田保護齊抓,以整流域推進綜合治理和機械化推廣為重點,突出糧食生產的梯田綜合開發模式,吸引更多的農場主、承包經營大戶和農民參與其中,讓梯田真正成為莊浪農民的糧屯子和錢袋子。

“莊浪堅持推進梯田產業綜合開發,加快推動牛、果、薯、菜、藥等產業轉型升級,建成省級蘋果、馬鈴薯現代農業產業園、南湖鎮設施蔬菜產業園、水洛河流域食用菌產業園、關山中藥材種植加工園,開建冷鏈物流產業園、肉牛屠宰加工生產線等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2022年全縣牛飼養量14.9萬頭、果園面積65萬畝,種植蔬菜8萬畝、馬鈴薯36.5萬畝、中藥材3萬畝,農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84億元,全縣梯田產業綜合效益顯著提升。”莊浪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薛栓成介紹。

整縣梯田化后,莊浪按照“梯田+科技+節水+產業”的綜合開發模式,以整山整川整流域為單元,發展特色高效產業,不斷提升梯田綜合效益。(王元平曹小成)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