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發揮人大監督職能 做好農業用水文章

水是農業的命脈。甘肅是水資源十分短缺的省份,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農業大省,農業用水量占到全社會用水總量的七成以上,農業節水在甘肅省尤為重要。


(資料圖)

近年來,省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了《甘肅省節約用水條例》,修訂了水法實施辦法、水土保持條例、石羊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規,構建起依法治水、節水、管水的法治體系。

為了進一步推動各項節水法規政策的有效貫徹落實,今年6月,省人大常委會組成農業節水專題調研組,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隊,先后到蘭州、白銀、張掖、金昌4市,深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蓄供水工程、水肥一體化種植基地等,對全省農業節水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同時,委托武威、天水、定西、慶陽等市人大常委會在本轄區進行調研。

調研過程中,調研組一行堅持問題導向,敢于直面問題,善于發現問題,主動推動問題解決。堅持發揚全過程人民民主,廣泛征求農民群眾、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及企業家意見建議,力求找準問題癥結,尋求改革發展良策。

“從調研情況看,近年來,甘肅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堅持‘四水四定’原則,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灌區現代化改造、高效節水技術應用,全省農業節水取得了積極成效。”省人大農委副主任委員、常委會農工委主任王春江說。

同時也應該看到,甘肅省農業節水方面還存在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經營主體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科技創新有待提升等問題。為此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開出了“藥方”:

——加快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形成從水源到田間、從供水到用水、從取水到排水相協調的灌排工程體系;嚴格灌區用水管理,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效益;推進灌區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灌區管理和用水調度的數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強化灌排工程標準化管理,不斷提升灌排工程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健全管護長效機制;調整優化作物種植結構,實現農作物種植模式的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節水旱作農業,積極推廣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壟膜溝灌、地膜覆蓋、耕作保墑等集成節水技術,著力打造國家級旱作農業示范區,力爭將甘肅實踐轉化為國家戰略延伸;推進高效設施農業發展,有效解決保障糧食安全和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用地矛盾。

——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強化農業節水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大智能化和大數據推廣應用,實現智慧節水創新成果與農業節水實際需求精準對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發揮經營主體作用,鼓勵采取購買第三方服務方式,加強節水管理工作;加強節水人才培養,加快建設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農業節水人才隊伍。

……

“下一步,我們要通過法定方式,依法督促有關方面加大全省水網規劃建設力度,加快灌區現代化改造步伐,構建節水型農業生產體系,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推動甘肅省農業高質量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王春江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