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白領夫妻返鄉創業 藏寨迎來“新農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你看,這菇長勢多好!7月底開始上市,日產800公斤左右,這些平菇、榆黃菇、猴頭菇清香可口,市場供不應求。一到采摘季,我們日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要勇往直前,努力把產業做強做大,讓更多鄉親增收致富,日子越過越好!”初夏時節,記者來到迭部縣旺藏鎮水泊溝村甘肅疊州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基地,正在大棚里忙碌的“90后”夫妻旦知旺加和呂敏滿懷信心地說。

今年32歲的藏族小伙旦知旺加和28歲的漢族姑娘呂敏在甘肅農業大學社團交流活動上相識相知。2017年,旦知旺加畢業后應聘到甘肅建投第四集團工作,呂敏研究生畢業后就職于甘肅省生物研究所,先后有了稱心的工作,成為都市白領。2021年夏天,旦知旺加帶著呂敏回到老家迭部縣旺藏鎮水泊溝村探親,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旺藏鎮鎮長九瑪草,她介紹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參觀了旺藏鎮蘋果產業基地,二人深受啟發,在對旺藏的氣候、環境、人文等方面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后,他們毅然決定在家鄉開啟食用菌創業之路。旦知旺加說,“我們謝絕了公司領導的再三挽留,雙雙辭職,由白領變成農民,全身心投入食用菌種植事業。”

2021年11月,他們申請注冊了甘肅疊州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按照每畝地800元的租金,流轉農民土地40畝,開始基地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建設,菌棒生產車間、實驗室、接種室及20多個標準大棚拔地而起,食用菌基地發展逐步步入正軌。

“公司成立后,我任總負責人,呂敏是農業大學科班出身做技術總監。整個項目建設周期分為前期、建設期和竣工驗收試運行3個階段,主產金耳、猴頭菇、榆黃菇、平菇和銀耳。妻子呂敏現場做專業技術指導,采用無菌栽培方式,效果非常好,出菇品質優良,很受當地市場歡迎。目前基地建設已經投入150萬元,不僅花光了我們所有的積蓄,鄉鎮府和親朋好友也幫了不少忙,欣慰的是去年年底各種菇類已經開始上市,當年純收入就有60多萬,有了回頭錢,前期努力終于有了回報。”旦知旺加略顯自豪地告訴記者。

“小兩口是我們村的貴人。他們的到來,為鄉親們增收致富帶來了福音。”水泊溝村一位老鄉笑著說。據了解,在基地長期打工的當地村民有13人,既不耽誤自家農活,還有每月至少3600元的收入。出菇時,每天用工保持在30人左右。在家門口打工,既能照顧孩子,又增加了收入,就業務工兩不誤,鄉親們十分高興。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旦知旺加、呂敏懷揣建設家鄉、造福鄉親的夢想,扎根基層、發展食用菌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辛勤汗水書寫著無悔的青春。

甘南日報記者曹林生孫曉東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