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甘肅華亭:城鄉融合繪新景-世界熱聞

央廣網蘭州6月21日消息(記者李紅軍通訊員朱玲)走進甘肅華亭城鄉,四通八達的路網、整潔雅致的街景、秀美亮麗的生態、便捷的公共設施……此前,華亭市上榜2022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是甘肅省唯一躋身名單的縣級市。這被視為是華亭城市美麗蛻變的最好注腳。


(相關資料圖)

華亭位于甘肅省東部、關山東麓,素有“煤城瓷都”之稱,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如今,隴東煤電化產業發展高地、旅游康養福地和城鄉現代化融合發展示范市,“兩地一市”成為華亭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的戰略凝練。

華亭城區全貌(央廣網發華亭市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華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著力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全力加快城鎮化建設,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塑造現代城市風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為重點,城市體量不斷擴大,綜合承載能力逐步提升,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畫卷徐徐鋪展。

觀“城”績:拓寬框架展新貌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先手棋。

在華亭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大廳中央采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制作的1:500城市規劃沙盤模型異常醒目。

華亭市住建局負責人王旭東介紹,華亭市堅持遵循城鎮發展規律,按照“做大縣城、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思路,牢固樹立建筑“紅線”、生態“綠線”、親水“藍線”意識,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在城鎮空間布局上,形成了以城區為核心,以南、北汭河為軸線,以皇甫山、雷神山為屏障的“一城兩河兩山”城市特色風貌,有效推進城市擴容提質。

——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計劃分5年對全市85個行政村(社區)編制村莊規劃,完成策底鎮大南峪村、東華鎮黎明村等20個市列鄉村振興示范村規劃編制工作,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境內四通八達的高速路(央廣網發蘇軍軍攝)

通過規劃引領,做大城市體量,華亭為新型城鎮化建設贏得了發展空間。如今,城市框架逐步拉寬,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建成區面積17.9平方公里,街路總里程達到69.8公里,城鎮化率達到61.5%。

“特別是在城市功能布局、單體設計、街路定位、標志性建筑方面,更是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王旭東說,“持續強化對規劃確定的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等強制性指標及建筑體量、體形、高度、色彩、亮化、美化等內容的審查,有效破解千城一面、城市失憶難題,讓街路、景觀、大樓單體、城市綠地和景觀小品有亮點、有品位、有特色。”

看“城”效:宜居生活敲門來

家門口的運動場地變多了,街角的公園更美了,多年的斷頭路打通了……近年來,一系列發生在身邊的可喜變化,讓市民幸福感、獲得感日益增強。

走近南河橋頭集資樓,原本斑駁的墻體粉刷一新,地下管道網線實現了雨污分流,坑坑洼洼的出行路升級成了瀝青路,雜草叢生的花池種上了花草,垃圾成堆的空地變成了健身場,老舊小區換了新顏。

“小區改造后環境美了,心里暢快!”說起變化,在此生活了20多年的居民王愛琴連連稱贊。

居民點贊的背后,是華亭推動城市轉型發展,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的一串有力數字:

“十三五”期間,華亭投資13.76億元,實施東華鎮黎明、策底鎮羅蟒、西華鎮西塬等17個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2021年,實施城區西大街、南大街兩個片區34個小區59棟樓1286戶棚戶區改造任務,持續放大“棚改+效應”。

擴容與提質并重,圍繞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要素,累計投資近200億元,全面推進“城市雙修”建設,實施地下綜合管溝建設、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等各類城市建設項目124項,有效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華亭體育運動公園(央廣網發華亭市委宣傳部供圖)

蓮花湖公園、體育運動公園等體育健身場所相繼建成,上美商場、眾鑫超市等商貿步行街設施齊全,市民盡享15分鐘“體育健身圈”“休閑購物圈”。

放眼全市,所轄10個鄉鎮、1個城市社區路網、衛生院、農貿市場、敬老院、污水垃圾處等項目建設齊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善。全市村村通油路,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就學、就醫、養老等公共服務普惠城鄉群眾。

見“城”果:產城融合促發展

“這輩子都沒想過能搬到城里,便民服務中心就在小區里,別提多方便了。”在華亭硯峽社區衛生室,家庭簽約醫生量完血壓后,53歲的賈旭臣笑容滿面。

賈旭臣原來生活在硯峽鄉東溝村。在城鎮化加速的背景下,東溝村222戶719名群眾進行了整體搬遷。進了城,自家的土地流轉給了村上搞養殖,賈旭臣在東溝村煤礦當起了司磅員,妻子韓菊惠在東溝村煤礦煤場篩煤,一家三口日子紅紅火火。

“村上設有保潔、護林等公益崗,村民發展養殖場、農家樂,依靠土地流轉能分紅,一些村民在鄉村煤礦、賓館、餐飲店、物業公司等城區商貿集群實現了就業。”東溝村支書閆鈺說。

農民轉化為市民,怎樣才能讓他們進得了城,住得下來,還要生活得好?面對這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最核心也是最難的問題,華亭在探索與實踐中找到了答案:新型城鎮化離不開重大項目和產業發展的支撐,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化不可持續,兩者必須實現互動發展。

礦區新貌(央廣網發陳元倉攝)

華亭緊緊圍繞強化產業支撐穩增長、擴就業、促發展這一重點,堅定工業強市核心戰略不動搖,堅持以產促城,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傳統產業提升與新興產業培育“兩翼齊飛”。

“精一產”,推動藥材、紅牛、核桃、蔬菜等“五大三特”富民特色農業發展,不斷形成生態農業、種養體驗、果蔬采摘、休閑度假等農業新業態,扶持壯大2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0家合作社、170個家庭農場,新建合作社50家,不斷增加農民創業就業渠道,加快農村城鎮化發展步伐。

“優二產”,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培育計劃、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小微企業創業扶持政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0戶。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綠色建材、3D打印、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2022年工業總產值歷史性突破百億大關。

“興三產”,冷鏈物流園建設不斷推進,電子商務提質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快速崛起,觀光農業、體驗式農業等“多點開花”,讓田園變風景、農村變景區,實現農業“接二連三”,2022年全市旅游業總收入突破16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39億元。

農民向社區集中、鄉鎮與城區互動、城鄉一體加快推進……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道路上,城因人而興,人因城而樂,建設城鄉現代化融合發展示范市的美好藍圖正在華亭大地上一步步變成現實。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