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訊:【甘快看】投資億元 甘肅構建“云上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如今,數字、智慧已深入到環保的方方面面,運用高科技、大數據到生態環境工作中已不再是夢想,智能+環保已經照進現實!

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開發應用,是建設數字政府的重要抓手,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重要一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不久,甘肅省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管理平臺竣工驗收。“目前,平臺總用戶數4883人,累計訪問量1264.5萬人次,初步實現了‘一張網’互聯互通、‘一平臺’承載融通、‘一中心’匯聚貫通、‘一張圖’應用聯通、‘一窗口’服務暢通。”甘肅省生態環境信息中心主要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到2025年,甘肅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大幅提升,政務服務事項做到標準統一、整體聯動、業務協同,“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全面實現。政務外網體系完成整合、升級、擴容,政務云和大數據基座分級建成,打造以甘快辦、甘政通、12345熱線、不來即享為代表的全省數字政府服務品牌,數字技術在公共衛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等突發公共事件應對中的運用不斷深化,形成協調推進有力、技術體系完備、安全管理有序、制度規范健全的數字政府新格局,建成“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服務型數字政府。

信息化能力薄弱,數據資源共享機制亟待形成

“多年來,全廳應用系統多,但真正的大數據創新應用、業務協同應用較少,‘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的理念和方式尚未完全樹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低,綜合支撐和公眾服務能力弱等問題突出。”回憶起過去廳系統的信息化建設,甘肅省生態環境信息中心主要負責人感慨萬千。當時,由于數據孤島問題突出,生態環境數據資源共享的機制尚未真正形成,數據獲取渠道仍未完全打通,推進生態環境數據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整合集中,動態更新”“互聯互通,開放共享”能力比較薄弱。

近年來,甘肅省生態環境廳持續深入推進信息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融合和各類信息資源整合共享,著力強化網絡安全管理防護,組織開展了甘肅省環境監管信息化能力建設項目、甘肅省環境保護廳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及數據管理平臺等多個項目的建設工作,全省生態環境信息化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

然而,由于體制機制、制度規范、職責分工不夠健全,尚未形成全省上下、系統內外“一盤棋”的新格局,信息化在生態環境工作主戰場作用發揮不夠明顯。加上基礎支撐能力薄弱,主要以各部門自己建設為主,網絡結構和機房環境多樣復雜,依然存在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多頭運維等現象,尚未形成統一的安全體系,安全防護水平、網絡安全意識及運維保障能力仍處在較低水平。

省級統一建設,省市縣三級共同應用,形成“一盤棋”新格局

2018年以來,按照“一體化設計、一體化建設、一體化應用、一體化服務、一體化運維”的原則,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啟動實施了“甘肅省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管理平臺項目”建設工作,以解決廳系統信息基礎設施重復建設、服務器利用率低、資源共享難、規范標準不統一、運行維護投入大等諸多問題,達到節省財政資金、降低運維成本、提高安全系數、降低信息化風險,整體提升政府部門在信息化建設上的整體服務水平。

“項目自啟動實施至今,歷經4年之久,在充分結合全省生態環境管理實際現狀、學習借鑒其他兄弟省份先進經驗做法,并綜合運用信息化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的基礎上,甘肅省生態環境信息化‘大平臺、大系統、大數據、大環境、大安全、大服務’的一體化框架體系初步構建,‘大數據’服務‘大環保’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態環境工作創新管理、科學分析決策、資源共享運用、公共服務共建水平和信息化支撐保障能力取得了長足進步。”甘肅省生態環境信息中心主要負責人介紹說。

“平臺項目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覆蓋范圍廣、業務要素全、集成難度高。”甘肅省生態環境信息中心工作人員說,在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始終秉承“數據賦能、協同創新、智在應用、慧在管理”理念,立足“用數據分析、用數據監管、用數據服務、用數據治理”,初步實現了生態環境信息資源從數出多門、來源分散向一數一源、一源多用、互聯互通和共享開放方式轉變,信息系統及網絡安全建設從各自為政、分散建設向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應用、統一管理、統一運維的集約化、協同化模式轉變,信息化作用從作為環境管理工具向支撐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和路徑轉變,環境管理方式逐步轉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據悉,項目建設圍繞提升生態環境精準監管能力、科學決策分析能力、數據資源共享能力、綜合政務服務能力、信息化基礎支撐保障能力等5個方面,按照省級統一建設,省市縣三級共同應用的方式開展。經過可行性研究階段、初步設計階段、建設需求調研階段,最終形成了總體目標為構建“云上甘肅生態環境”,通過實際建設,完成全省生態環境“一張網、一平臺、一窗口、一中心、一張圖”、應急指揮中心配套改造和標準規范體系建設等7類910項(含27項服務)任務,實際投資為15309.57萬元。

項目建設期間,甘肅省生態環境廳還引進了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遙感影像、移動互聯、微服務+容器等信息技術在系統場景上的應用,清華大學、河海大學、生態環境部華南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等科研院校深度參與建設,保障了甘肅省生態環境大數據技術應用在國內的先頭地位,形成了省、市、縣三級機構共同參與、共同開發、共同使用的高效建設利用格局。

數據信息歸集共享,實現目標管控智慧化和公共服務便捷化

總投資上億元的項目到底是什么?記者為此走進了甘肅省生態環境指揮中心。

在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的指揮大廳,巨大的電子顯示屏上,密密麻麻展示著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源自動監控情況、輻射安全許可企業公示結果、環境檢測機構地址信息等查詢類高頻應用清單。現場工作人員正在與相關單位具體負責人進行信息核對,一派繁忙景象。

“為實現事項申報少填少交、免提免交,方便群眾辦事,同時提升相關國考指標,需要確認事項材料與證照類型對應關系。”工作人員介紹了核對工作的開展情況。“對專業型強、業務流程復雜的政務服務事項,需要加快自建業務系統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對接聯通,實現統一受理、轉出、辦件數據實時回傳、事項辦理全過程監管。”

據介紹,為認真落實《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文件精神,按照“應整盡整、應遷盡遷”的原則,全面完成43套廳已建在用系統整合升級,27套國發系統的界面集成和數據對接,實現了廳已建在用信息系統統一上云部署,達到了統一資源利用、統一運維支撐和統一安全保障水平。通過“五統一”整合方式,做到了系統登錄入口統一、權限管理統一、安全認證統一、系統用戶統一、風格樣式統一。

據了解,以指揮中心為核心形成統一的云視頻會議融合平臺,統一整合顯示系統、音響擴聲系統、傳輸控制系統、綜合調度、云視頻會議等六大系統。截至目前,共保障廳務會、廳長專題會、工作推進會上百次,并順利保障各類視頻會議近千次。

“目前,平臺已建設完成并全面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匯聚大量生態環境相關數據,但跨業務融合應用的探索不足,需加強數據交流共享,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數據信息歸集共享,最終實現以數據為驅動的生態環境監測監管業務協同智能化,以數據為支撐的目標管控智慧化,以數據為紐帶的公共服務便捷化。”甘肅省生態環境信息中心技術應用室負責人介紹說。

數字為生態賦能,科技為環保增力。這樣一來,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將依托“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互聯網+、5G、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全面建成實用、易用、好用的大數據平臺,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將數字賦能運用得更深更廣,為甘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架起一座數字智能的橋梁。(汪蛟)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